不久後。
‘完美星球塑造裝置’內層,核心區。
有一道相當堅固的防護安全門,封鎖了前往內層的道路。
它的周圍,還有大量從外表上看不出來、但經那些親歷者們的指點,可以清晰分辨出來的,
隱藏在艙壁裝甲板下方的‘防禦無人機巢’。
這兩樣東西...
以尊者文明的水平來說,無疑是稀鬆平常。
頂多算是最基礎的防禦系統而已。
並不代表著他們有什麼刻意重兵把守的想法。
然而...
在上一次抵達這裡的時候,還是讓當初的華國特別行動隊鎩羽而歸。
不過這一次,自然就不一樣了。
算上後續投入的、正在負責肅清潛在威脅並控制其他區域艙段的部隊。
帝國如今在這座‘源自尊者文明的遠古遺蹟’裡投入的兵力,已經非常多了。
至少三百架各種型號的攻擊型陸戰自律機甲。
各式隨伴無人機及自律智械無算。
在帝國的編制裡,這是一個混成陸戰叢集。
如果類比人類文明的話...差不多相當於一個重型合成旅,或者師級戰鬥群。
這是單純按戰鬥單位的數量來算。
實際上三百輛裝甲單位,到哪裡都已經是裝甲師的級別了。
更不用說雙方之間的實際戰鬥力差距有多大。
調動這麼多兵力,已經充分證明了蘇文對此行的重視。
要求華國來摻一腳,完全是圖他們的那幾十位‘識途老馬’。
說白了就是讓他們充當嚮導。
實際上後者也的確給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資訊。
以至於讓這一路非常順暢。
都算不上有驚無險,完全是無驚無險。
郊遊一樣。
但背地裡,蘇文還是抱有很高警惕的:
華國的行動隊也好,陸戰隊的一個戰術叢集也罷,全都是添頭。
真正意義上的主力,是就在邊上的恆星基地錨地裡停泊著的第二特遣混成艦隊。
——實際上就是之前的第一快速反應艦隊。
後者在新一批次產主力艦下水之後,被取消編制進行了重組。
如今是一支非常龐大的戰術叢集。
包含十艘‘攻勢’級戰列艦、十艘‘軍團’級艦隊航母,總共二十艘主力艦。
精英領艦沒有。
主要是真趕不上。
不過已經預定好了一艘‘聲望’級精英戰列艦,來充當這個戰術叢集的旗艦。
這些耗資巨費、讓蘇文就算一直都在拼命爆產能拉生產力、也一直都如同無底洞一般源源不斷吞噬著人力物力的星空巨無霸們,都已經在最後的內裝與除錯階段。
不同於常規生命體的造艦方式,機械智慧文明建造的無人艦船,通常不需要太長的海試時間。
也就這幾天的功夫了。
而在它入役之後,第二特遣混成艦隊的主力艦數量將會提升到二十一艘。
...看起來還是很寒酸的。
但好在是走精兵路線。
按蘇文會同賢內助們指定下來的海軍發展路線,本身也不需要靠堆主力艦的數量來取得戰術戰略優勢——那是量產艦和輕型艦需要負責扮演的角色。
t5t6級別的精銳主力艦,當然是貴精不貴多麼。
出於這樣的指導思想,第二艦隊的主體構成部分,幾乎完全由量產艦、尤其是非主力級別的輕型量產艦構成。
‘晨星’、‘極光’、‘戰錘’三個級別的萬噸級輕型量產艦,配屬到該艦隊內的總數量,已經突破了五十。
——未來伴隨著執行任務,肯定還會有一定的調整,但怎麼說也都會維持在這個數量上。
它們是真正意義上的中流砥柱。
實際上無盡星海里普遍如此。
如果不是‘需要長期、遠端地在遙遠的海外地區駐紮’,又或者是‘文明之間一決生死’的、那種完全有你沒我的滅國之戰。
一般情況下,大多數文明也不會調動大型、甚至主力級別的艦隊。
——一口氣往外派上百艘主力艦,怎麼地,是日子不過了?
軍事行為都是和政治、經濟,密不可分的。
在不談政治賬的情況下,每次打仗都要算經濟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