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常,必使天神震怒,縱有萬千福報亦一朝削盡。
昔日魏帝曹丕在位時,本有七十萬年帝運,大魏有一線生機,倘若魏帝勤修德政,勵精圖治,為萬民表率,當可一統三國,建立輝煌聖庭,不至於三世而亡。
但魏帝品德低下,將魏武帝曹操宮中許多妃嬪納入後宮,更逼迫兄弟、欺凌子侄,連其母以稱其禽獸不如。
這般失德聖皇自不配為人道至尊,昌天君上報紫薇大帝,帝震怒,當即削去帝運福德,只在位七萬年,不但錯失了將大魏壯大的機會,更因在位時間短,福德機緣削盡,未能修成大羅金仙,退位後被魏武帝大義滅親,打了個魂飛魄散。
雖有前史為鑑,但後來人未必以此警醒。楊廣之行徑,和魏帝如出一轍,殺兄侄、娶庶母,罪莫大焉,縱有萬般雄心、千種手段,但德行有虧,不配做人道表率,自會失了天眷,帝運不穩,終難有作為。
大隋江山的興起和佛門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自然免不了要受制於佛門。楊廣要做千古一帝,不但在治國上大刀闊斧,更是無時不刻不在打壓佛門。
當時是也,有道門陶弘景道行高深,不出戶而知天下事,楊廣為了拉攏道門打擊佛門,對他十分禮遇,徵兆陶弘景為官未遂,仍時常以國事諮詢,陶弘景得了山中宰相之稱。
這般行徑,得罪了佛門,卻也未能拉攏到道門,又因開科舉打壓世家而得罪了儒家,一時間三教盡皆離心離德,上天又連續削減福報帝運,冥冥中促使楊廣將本該數十萬年完成的偉業強行在數萬年間推行,使得天下大亂,七十二路煙塵繚亂大隋萬里江山。
楊廣德行有虧,不得人心天眷,在位十二萬年不能證道大羅金仙,雖能號令南瞻部洲億萬生靈乃至對整個人道有著正統名分,卻無法煉化泰皇印,最終於江都行宮中被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