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闡教先後落子,還都是佈局西伯侯府,這等動靜,難免引起有心人的思慮。
金鰲島上,一座雲霧繚繞的洞府中,對坐的虛無君和多寶道人同時皺眉,對這一情況,本能的升起不妙之感。
雖然他們兩個都證道準聖,不在此次大劫之中,但事關截教大計,卻不能坐視不理。對於多寶道人來說尤其如此。
從感情來說,師門有事,自己責無旁貸,不管願不願意,都有可能身不由己的被捲入大劫之中。從利益來說,截教如果損失慘重,氣運大跌,也不利於他們修為進步。
當年,這對多寶道人來說更重要一些,虛無君雖然表現的也很積極,不過大部分都是裝出來的。他對截教可沒什麼感情,至於修為,有著混元元始境的記憶和感悟,自然沒有任何瓶頸,要不是怕引起懷疑,他早就準聖圓滿了。
“明明佛教已經落子西岐,闡教竟然也選擇了西岐,這其中的意思是在耐人尋味,不知師弟有什麼看法?”
多寶道人面上雖表現的風輕雲淡,但其實心中還是有點擔心的,截教樹大招風,雖實力強大,但因長期獨霸人族氣運,擠壓別的教派生存空間,一旦有了機會,明裡暗裡的針對肯定不少。
虛無君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而且對照原有軌跡,這一次封神大戰截教大概還是逃避不了原有命運。
“一切都是利益使然啊!”虛無君心中感慨,事情走到這一步,其實是可以預料的,就算沒有這次封神之戰,截教也會面臨諸教打壓的局面。
實在是吃獨食太招人恨了,而且還是一直吃,吃完一輪接著吃下一輪,不給其餘教派機會。
三皇之中,截教輔佐了地皇,五帝之中,截教輔佐了三帝,夏朝雖是闡教扶持,但其中截教也曾幫忙,自然要許諾他們好處,利益實則二者對半分了。到了商朝那完全是截教的天下了,闡教已經快沒了生存空間,更不用說佛教了。
這種情況下,元始天尊能忍到現在已經非常不錯了,要不是和通天教主是兄弟,顧忌多多,估計早就合縱連橫,著手打擊截教了。
聖人不死不滅,三界之中能讓他們關心的事情不多,教派發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這是他們大道的延伸和論證,教派越強,他們的道越無處不在,越多的人受到影響,信奉其教義,就有更多的氣運,如此種種,直接關乎著他們修為的提升。
這樣的切身利益,沒有哪個聖人能夠放下,雖然虛無君曾經老聽人說元始天尊急功近利,以大欺小,聯合外人對付自己的兄弟,實在是見利忘義。
但他覺得通天教主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要是真的如此顧念兄弟之情,為何不肯給闡教分一杯羹?
當然站在通天教主的角度來說,成為國教是門下弟子爭氣,大家各憑本事,闡教弟子本領不濟,怨不得別人。
但如此公事公辦的態度,元始天尊也可以說自己靠本事請來了外援,有本事你也去請。
這只是虛無君心中的想法,但他如今身在截教,不管有什麼心思,在表面上還是要順著截教的利益表現,這樣才能更加順勢攪風攪雨。
想到這裡,他笑著道“這很明顯,闡教和佛教有著聯合的想法,還是二師伯主動的。此前我曾對老師說過,擔心諸教聯合,但老師不相信二師伯會聯合外人對付兄弟。如今看情況,可能被我不幸料中了。”
多寶道人面色一沉,嘆道“老師就是就是太重感情了,總是把人想的太好。只怕就算到了如今,他也不相信這種判斷。若我們說的多了,反而招至責罰。”
虛無君道“但作為弟子的,我們卻有必要進一步提醒他老人家。若明知有問題,卻因害怕責罰而聽之任之,這是對老師的不孝,對截教的不負責任。”
“不錯。我身為截教大師兄,既然看出了問題,就不能坐視不理。我要去找老師說一說。”
多寶道人起身離開,虛無君也跟上去,鄭重道“大師兄,我和你同去,多個人,總能多份把握。”
多寶道人點點頭,露出笑容,對虛無君的行為十分讚賞。
其實一開始,他是不怎麼喜歡虛無君的,一來這人曾經拜過冥河老祖為師,魔教的身份總讓他心生不喜。二來虛無君根腳實在太好,要不是出世晚,如今也是鎮元子等同級的人物。
這樣的一個人物進入截教,雖是外門弟子,但偏偏修為高超,又長袖善舞,不動聲色間便擁有了極高威望,很得一幫師弟們的擁戴,無行中樹立一個強大的山頭,對他的地位形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