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開天闢地以成三才,天、地、人者,是一切宇宙之基本構架。三才並行,不偏不倚,或有消長,但無絕對強弱之分,才能構成最為穩定健康的宇宙模式。”
彌羅宮中,十二萬九千六百聽道者神情肅穆的坐在蒲團之上,腳下彩雲聚散,煙霞繚繞,神妙瑰麗的天闕靜悄悄一片,只有東王公威德自在,無遠弗屆的威嚴聲音傳出,說出的內容,每一句都是蘊含著宇宙的終極奧秘。
“天地互為陰陽,此消彼長,本是常理。但自道魔之劫過後,天道獨強而地道、人道弱,天道聖人威壓當代,以天道代行三道quan
bing,極大的妨礙了洪荒宇宙的成長。”
眾人聽著,除了天道聖人之外,餘者盡皆心有慼慼,可以說自紫霄宮講道後,三界眾生除了有限的幾個人之外,基本都活在天道聖人的陰影之下。
地道不用說了,大地三番五次被聖人打壞,也不知死了多少生靈,損了多少本源,要不是天帝陛下多次鎮壓,這回兒洪荒大地怕是已經被打沒了。
人道同樣逃不過聖人的支配,每一次王朝交替,都少不了聖人教派的幕後推動,根本無法自主,要不是有天帝庇護著,估計隨便一個教派弟子都能不將人王放在眼中。
這一點上,人族歷代天子還是很感激天庭的,雖然人族王朝氣運都由天帝說了算,但這本就是天道輪迴規律,人間無永恆之王朝,他們自然沒什麼好說的。
天帝雖然掌控住了人道更迭大權,但除了轉世為秦始皇外,從來沒有插手過人族朝代更迭,一切都是人族自己爭龍決定的,只要不是太過不堪,基本都給予了正統名分。不像諸聖人,時時刻刻的都想支配著人間王朝,很不得舉國臣民,都成為他們的信眾。
說句不恰當的話,在三界大能心中,天帝的形象可比聖人強多了,只要好好做仙,不違背天條,天庭也不會吃飽了撐的沒事找你。
但聖人教派就不同了,四處傳道的過程中,總會和眾大能產生糾紛,畢竟除了聖人教派外,洪荒宇宙中也有不少準聖、大羅,甚至金仙開創的宗門,這都是需要傳道收弟子的,自然時常受到欺負。
特別是截教,弟子基本都是妖族出身,人數又多,品性又差,還喜歡打群架,你打贏了一個,就來一群,惹上了,往往落的個悽慘的下場。
從這方面來說,最為擁護天條的反而是這些沒有聖人撐腰的散修們,平日裡雖然受到約束,不過這也同樣是對他們的保護,讓那些更強的人不至於無所顧忌,動輒傷天害理。
所以說,聖人教派的形象雖然在信眾心中高大上,普通百姓即便不信教,也大多抱有敬畏之心,不乏好感。但在人數佔了大半的普通修士們眼中,自然是壓在頭上的大山,恨不得統統搬開,堪稱是‘三界苦聖人久矣!’。
所以東王公說天道聖人們妨礙了洪荒的發展,眾人恨不得舉起雙手雙腳贊同,心中出了口鬱氣,自己早就想說的話,平日裡躲著都不敢說,卻被天帝當著聖人的面說出來,他們心中暗爽不已。
東王公眼神深邃,不用看就將眾人的神情知道的一清二楚,諸聖個個苦著臉,心中忐忑,還以為他想廢聖位呢!
“不過天覆地載,人生其中。世間萬靈皆是天生地養,自然要遵循天地執行規則,即便人道自強,但也需存在於天地之間,無法擺脫對天地的依賴。”
“聖人是生靈的巔峰,人道的核心,天地二道的化身,以一身貫穿天人、地人,是人與自然和諧一體的體現,天道聖人教化眾生,導人向善,使宇宙萬事萬物好多於壞,建設大於破壞;地道聖人承載萬物,澤被生靈,使宇宙堅實強大,萬劫不磨。故聖人亦有功於天地,當受萬靈景仰。”
眾人心緒隨著東王公的話語而變換,聖人們臉色舒緩,心中頗為慨嘆。眾人即便對聖人仍有看法,不過他們對生靈的貢獻也是真實不虛的,就算有過,也無法磨滅其功勞。
東王公又徐徐道:“聖人有過,但同樣有功。他們固然彼此理念不同,但仙道諸聖,無一人不具有大慈悲心,傳道渡人功德無量,三界生靈受其恩德者不知凡幾,於此一項,朕亦深為感佩。”
諸聖聽到這般讚譽,盡皆心中一顫,頗受震動,心中不由的暗感慚愧。
他們傳道授業解惑,慈悲心當然是有的,也想讓更過生靈擺脫輪迴之苦。但也同樣是教派職責,是為了印證自己的思想,用救渡世人的方式,來獲取氣運。但要說功德無量,他們自己都沒想過。
人族之中,對聖人不滿乃至心懷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