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上帝聽令,急忙下拜謝恩,等神道符篆入體後,立即開始煉化感悟。
東王公面帶淡笑,雖然沒有刻意展露其勢,但眾臣無不凜然敬服。這是名位和實力上的雙重差距,使得眾人根本不敢有任何心思。
而且承接了這神道符篆,就和天庭繫結在一起,享受天庭尊位和氣運,受天庭庇護,可以透過神職業位調動天地力量,還能廣泛傳播信仰,收集香火願力,用來悟道修煉,好處可謂多多。
但同樣的,使用神道符篆越多,就會越和天庭牽扯不清,根本難以割裂。如果失去了神道符篆,意味著神位不再,不但諸多好處無法再享受,和天庭的因果也不是他們能消受的。
更重要的是,誰也不知道作為封神榜主人的玉帝陛下,有著怎樣的控制手段。東王公雖然從未向眾人展示過封神榜控制人的事情,但沒有人會認為這事不存在。這種引而不發,未知的情況,反而使諸神更加小心翼翼。
東王公看了一眼諸大帝的神色表情,暗中點頭。只要接受了封神榜的冊封,自此諸神一系、氣運匯流,互相影響勾連,只會在天庭網路中越陷越深,再想拔出去,代價可不輕。
對於五帝人選,他也是頗費了一番腦筋,昊天和瑤池本不想給他們這種尊位,但奈何二人是鴻鈞老祖的童子,自己名義上的師弟。
自己也算得了鴻鈞許多好處,不能不考慮這層關係。畢竟做了天帝后,這臉面也是很重要的,三界大能都看著,不能表現出心胸狹隘,忘恩負義的樣子。
這二人原時空中可是正宗的玉帝和王母,這一世,投靠紫府洲後,也是勤勤懇懇,功勞不小,本身又有著帝君命格,如果只給個小官,未免太不合適。
人家當年就是受鴻鈞指點,來投靠自己,在天庭謀求高位的,也不能太冷了他們的心。
反正有資格當帝君的人也少,四御中的兩尊到現在還空著,沒有合適的人選。這可是正宗的大帝,位高權重,如果隨便找個人當,東王公也不願意。
就算強行分封,如果沒有相應命格承接業位,轉化氣運,也是禍非福。前世雷震子據說做了勾陳大帝,但下場不怎麼妙,應該就是帝氣微弱,無法跟大帝之位契合,最終遭了災。這就是“德不配位,必遭餘殃。”的說法。
種種考慮之下,他也就給了二人各自一尊帝位,反正他也不怕這二人有什麼小動作,入了天庭體制,還想在他眼皮子底下搞事,那純粹是活膩了。
要知道這四御五帝,天庭原本是沒有的,都是他從大天尊職權中劃分出一部分,然後分封出來的,用來輔助他施政,並不存在天定。
前世的六御大帝除了昊天和后土之外,其他都是聖人定的,用來分天帝的權力。聖人代表天道,他們一致定下這種構架,天帝弱小,無法反抗聖人意志,於是就成了天定。
不過這一世,聖人的手腳插不到天庭來,自然都是東王公說了算,只要有合適命格的接班人,他隨時都能將他們換了,不怕有人起異心。
對於他來說,用人只有可不可控,沒有信不信任之說。只要可以控制,疑人也可用,如果不可控,再信任的人也難保不會算計他。
東王公看著七位帝君,道:“天庭帝君,四御以紫薇大帝為首,五帝以青帝為尊。助朕運化陰陽三才四時五行,處理一切事宜。除了本職工作之外,另需有一位帝君居於中樞,協助朕處理政務。諸帝君輪值接替,一萬年一換,九萬年一輪迴。就從四御之首的紫薇大帝開始。”
紫光夫人道:“臣妹接旨。”
東王公道:“天庭業位共分九等,朕和天后為第一等,君格。地皇降半格,帝君再降半格,為第二等,亦為君格。”
“帝君之下,為元君,第三等,臣格,準聖以下不授。第四等天君,大羅以下不授。第五等星君,太乙金仙以下不授。第六等真君,金仙以下不授。第七等為神君,天仙以下不授,第八等為靈君,地仙以下不授。第九等授予未成仙道之人。”
“今封敖沂為水母元君,助朕統領四海五湖一切水系正神,行司雨布雲之責,不可怠慢。”
“封燭九陰為天庭大丞相,享元君業位。塗山為左少承,白澤為右少承,為大丞相副手,天君位格。”
“封禺虢禺疆父子為四海正神,第四等天君業位,統領一切水族精怪。
東王公大筆連連揮就,封雷、火、瘟、鬥、財、水、太歲、痘八部正神為天君業位。天罡地煞、東西南北中五斗、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十二元辰群星列宿從天君到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