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什麼也沒有發生……
第二天……
從這一天開始,每天中午……十三個小蘿蔔開始搓麻……
不是搓麻將,而是搓麻繩……
編麻繩是山裡人家的基本技能……也是十歲左右的小蘿蔔,就能幫家裡乾的少有的幾件活計之一……
所以,十三個小蘿蔔,有十二個都是編麻繩的好手……
唯一的那一個笨手笨腳的小蘿蔔……是從二十年後回來的老木……
上輩子的他,這項技能本來也是滿級,只是上大學之後,再沒編過麻繩……
十幾年的時間,這項技能就被他給忘乾淨了……
如今,他是編麻繩零級……
小蘿蔔們,一個個小手靈巧的跟飛針穿線似的……
老木就不幫倒忙了……
沒想到,我也有被這群小蘿蔔嫌棄的一天……
老木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後勤工作了……
這裡編麻繩所用的材料是蕁麻或者嫩竹子,把蕁麻和嫩竹子浸一下水,然後放在石板用大木錘敲擊,敲出纖維,我們這裡叫‘細麻’……然後用細麻編繩……
從此,他的工作就是敲木錘……
每天中午,滿校園中都回蕩著木錘聲……像和尚在敲木魚……
從此……老木也有了第一個外號……“和尚”
最開始是別的班的同學叫,後來,三年級這群沒良心的小蘿蔔也跟著叫了起來……
老木在的時候,就尊敬的稱他為‘班長’……
老木轉身一走,他們就說‘這和尚’……
唉……老木已經跟楊老頭一個待遇了……
和尚就和尚吧,只要他們能考上大學,老木不介意……
小蘿蔔們因為每天都在為一件共同的大事業而努力……
在這件大事業之下,似乎產生一種共鳴的情感……
他們的關係日漸緊密了……
連黃鵠都不天天揍張重巒了……
三個星期後,搓了一百多米麻繩……
老木算了一下,大約七十多個介面,每處介面一米就夠了,一百多米足夠了……
陰曆的重陽節是星期天……
老木帶十二個小蘿蔔,拿著砍刀,出發……
西紗河上游的那個水潭,附近的人叫它白龍潭……又叫彩石潭……
叫白龍潭……是因為中國人太喜歡龍,見水坑就希望裡面有龍……但其實這個潭連條大魚都沒有……第一太淺,最深處也才兩三米……第二水太清……水底的石子看的清清楚楚的……什麼也藏不住……何況這個倒黴的時代,人們又餓……
叫彩石潭,是因為潭底佈滿了彩色的小石子……水清石美……可惜……秀色可餐不抗餓……
平時到彩石潭,需要先走到河邊,然後順著河邊走……
因為學校到彩石潭的直線距離雖然不遠……但中間是一片雜木林……蔓草、荊棘、酸棗枝、藤蔓等等……
他們要在這片叢林裡開闢一條鋪設竹管的通道……
老木帶著小蘿蔔們來到叢林裡……
然後……便深深的後悔了……
比一個人幹活更累的……是帶著一個熊孩子幹活……
比帶著一個熊孩子幹活更累的……是帶著兩個熊孩子……
他帶了十二個熊孩子……
這些小蘿蔔的腦子裡哪兒來那麼多稀奇古怪的念頭……
更恐怖的是……他們哪兒來的勇氣,要把那些稀奇古怪……不,是異想天開的念頭付諸實踐……
老木剛剛鎮壓了王玉河……他覺得用柴刀開路太慢,想了一個很省事的法子……放火燒山……
我去……他不知道放火燒山是犯法的嗎……哦,這小屁孩可能真不知道……
然後……又聽見一聲慘叫……
是李綠野這頭小蘿蔔……
這小子從上次點亮了跑步的特長之後,就一直有些自信心爆崩的意思……
他也覺得用砍刀開路太麻煩……想了一個很天才的主意……
要用奔跑的速度,和堅實的身體……撞出一條路……
是不是覺得這法子很眼熟……
《西遊記》第六十七回,豬八戒過七絕山就是拱過去的……
悔不該給他們講《西遊記》啊……
這小子以為自己是野豬呢……
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