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食講究口味和手藝,還得博彩出新。”姜映梨搖頭,“我也意不在此。”
她雖也會做飯,但都是在家小打小鬧,真要去開食肆,自是比不得人家祖傳的百年手藝。
那也不是她喜歡之事。
“我手裡還有些餘錢,如若可以,準備再買座田莊,屆時僱些藥農專門侍弄藥田。在此期間,那些生長期長的藥材就去外收購。我到時讓胡掌櫃引薦一二藥商!”
這麼一想,手裡的錢又開始緊巴巴了。
寧老太太看她講得井井有條,便提醒道:“買個田莊挺好,又能種藥又能養些家禽,一來二去的都是錢財入賬。不過,你要是想做,就得加快些了。”
“買藥時,最好多囤積點糧鹽。”
姜映梨聽出她話裡有話,想起後來他們刻意打發自己出去,忍不住問道:“是蕭侯爺說了什麼?”
寧老太太也沒藏著掖著,直接點明道:“狄戎邊境起了戰事。雖離我們此地不遠,但恐怕一兩年內是難以平息的,糧鹽藥都是硬通貨,多囤些總是沒錯的。”
此言一出,幾人都有些驚愕。
李玉珠第一時間反應過來,緊張道:“是要抓壯丁嗎?”
“暫沒聽說。但按照往年的徵兵標準,家中有兩位以上滿十四的男子,且都是白身無傷病的,俱會被徵走。”寧老太太回道。
朝廷徵兵基本會給家中留下一位壯年男子。
一來是提供勞力,二來則是傳遞香火,三來是給年邁父母養老送終。
聞言,李玉珠略微鬆了口氣。
如此一來,沈雋意便是再犯衝,考不中也不會被徵走。
倒是姜映梨一臉若有所思。
翌日,天清氣朗,積雪消融。
姜映梨打算去一趟杏花村看看那片藥田。
李玉珠與她一起,上元未回孃家,此時去剛剛好。
旺財顛顛黏住想一道,被寧老太太喊住,“這一路奔波,你個小孩兒別湊熱鬧。”
姜映梨也是這個意思,“下回出門帶你。”
她知道旺財是想幫忙,並體現出自己的有用之處,便道:“寧姨婆不擅做飯,有小榆在,定是不會讓她餓肚子的。中午就做些清淡的,別慣著寧姨,明白不?”
自從天花病那段時間禁了一段時間食後,寧老太太喜歡上了吃重口的東西。
但她傷了根本,需得好生將養,偏生自己還不在意。
姜映梨在時還能管管,李玉珠主見不強,每回都叫她哄得頭昏腦花,事事都順著她。
這次換了沈桑榆,她聽了叮囑,當下拍著胸脯應好。
寧老太太拉長了臉,不耐煩地揮手:“走走走,趕緊的。”
姜映梨吐吐舌頭,背上小揹簍就跟李玉珠輾轉坐牛車去了杏花村。
到了目的地後,李玉珠去李家拜訪,姜映梨則是著急看藥田狀況,匆匆下車過去了。
藥田出乎意料的有人。
姜映梨遠遠看著,倍感眼熟,“狗蛋?”
狗蛋聞聲回頭,他穿著破破爛爛的薄棉衣,臉上紅彤彤一片,手裡持著個鋤頭。
他驚喜道:“阿梨姐,你回來了!”
姜映梨已經許久沒見到狗蛋了,也就大年那日倉促拜了個年,後來凌歡瓷等人來,又是開學,倒是沒顧上人。
“你怎麼在這?”
她吃驚地打量著田地,發現雜亂無章灑下的種秧,已經一株一株地按照她先前隨口說的那樣,被挖出來規整種好了。
“這些都是你做的?”
要知道這裡可有好幾畝地,不是一兩日之功。
狗蛋撓撓頭,害羞道:“阿梨姐你不是說,等秧苗出來,初雪將融時得趕緊把劃種好。不然等到開春就來不及了嘛!剛好我最近沒事,就每日來做一點。”
頓了頓,他補充道:“對了,李家伯伯也來幫忙過,不算是我一人之功。”
姜映梨注意到他腳上破了洞的鞋子全是積雪泥巴,其間露出的腳指頭腫大如蘿蔔。
“你翻山越嶺過來的。”
這是陳述句。
畢竟翻山更快捷,又不用費錢坐車繞路,就是積雪山路難行。
狗蛋渾然不在意:“沒事的,那條路我都走慣了。對了,阿梨姐,你快看看,這樣種對不對?有沒有哪裡需要調整的?”
“疏密有序,挺好的。”姜映梨想了想,掏出一塊碎銀子遞過去,“馬上開春了,猛獸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