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被打破的,而且這一打,就是震天動地的響聲。
平衡發生傾斜的契機,其實還是張鵬自己惹出來的。正是他秋耕冬種、製作米線、設計新犁等一系列的動作,讓始皇帝對此充滿了好奇。所以在原本的東巡行進路線當中,特意拐了一個彎,專門要繞道淮陽郡,來親眼看一看這個少府秘諜奏報當中屢次提及的妙人······
此外,冬天是否能真的種出莊稼來,也是始皇帝最為關心的問題。南征百越已經是既定國策,數十萬兵馬枕戈待旦,卻因為糧草不足而不能發動。倘若有辦法永久解決日後的軍糧問題,那可要好好賞賜淮陽上下。
皇帝動動嘴,宦者跑斷腿。不但少府密探要重新佈置,就連扈行的偵騎侍衛也要作出相應調整。當然,這些都是朝廷內部的舉動,辛苦一些也在情理之中。可是皇帝路線的這一次變動,不但苦了秦吏,更苦了精心準備在博浪沙的張良——始皇帝不來了,他的所有設計都化為泡影。
當身在咸陽的門客一打探到訊息快馬來報張耳時,始皇帝的車架已經離淮陽不遠了。張耳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於是他立刻命手下最得力的劍豪吳廣前去通知仍然毫不知情的張良。而此刻,與吳廣火熱的恨不得穿一條下裳的陳勝,也被捲入到旋渦當中。
原本這等機密要事,陳勝是沒有資格參與的。但像他這種四處拜碼頭、認兄弟的自來熟,很快就得到了熱血青年吳廣的好感。在吳廣看來,刺秦這種足以名揚天下的大事,自然不能少了兄弟。但出於保密,他又不能告訴陳勝自己要幹嘛。
而陳勝呢,一心想擴大自己的名聲,所以緊緊攀附著吳廣不放,可以說是如影隨形。一聽說吳廣有要事去辦,陳勝就要求前者就把他帶上。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於是陳勝就見到了張良,還有張良身後站著的滄海力士······
重新準備刺殺方案已經來不及了,但是當前的時機又不容錯過。一旦嬴政返回咸陽,那就可能再也沒有機會了,所以張良準備冒險一搏。
看著前來報信的吳廣,張良平息了內心的暴躁,恢復往日智珠在握的神情,道:“吾有一計,可成大事,但需有一位高秦吏相助也!”
吳廣聞言,搖頭道:“張大俠也不過是一里門監耳,何來位高之吏?”
就在這時,站在一旁本來毫無存在感的陳勝拍著胸口,自豪地道:“毋慌,吾有一兄,乃秦吏也!”
ps:科普兩個知識點,就是前文中提到的“士、農、工、商”四民和秦代一斤有多重的問題。
首先,“士、農、工、商”是我國古籍《管子》裡記載的一篇文章,見於《管子》第五篇。《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蹟的書籍,成書於戰國。所以,秦代是有“士、農、工、商”這個說法的。
其次,秦代的一斤相當於現代多重?根據對出土文物——秦代標準法定量器“秦始皇詔文銅權”的測量,秦一斤為250克左右。另外,根據西安高窯村出土的高奴銅石權測得,秦代一斤相當於256.25克。所以前文所用資料當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