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也沒法問。總歸是躲過了一劫,儒家早就上了張鵬心中的黑名單——等老子發達了,弄死你丫的!
好歹司馬欣也是被自己點名要來的,張鵬不相關係太過於僵硬,便沒話找話,湊過去問道:“司馬兄,汝可知百越之事?”
司馬欣嫌棄地後退一步,本想轉身離開,可大家在一艘船上要共度一兩個月的時光,總不能一直不說話吧?便嘆了口氣,娓娓道來。
從遠古時代一直到秦,長江以南的沿海地帶就是百越之地。這裡居住的原住民部落被先秦的中原人稱為越人(此“越”與“粵”通用,故而亦稱粵人),因其支系部落眾多,故稱為“百越”。
但百越本身並非是一個民族,而是眾多部落的統稱。它分為東越、閩越、南越、西甌、雒越等幾個部分,其中東越、閩越、南越其實屬於後世的漢族先民,而西甌、雒越則是後世的京族、黎族等民族的先民。
東越居住在今浙江南部的甌江流域,以溫州一帶為中心;閩越的勢力範圍以今福建的福州為中心;南越分佈於今廣東地區;西甌分佈於今廣西一帶;雒越分佈於廣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帶。
約在戰國前後,在廣西大部分地區,廣東的部分地區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這是嶺南地區方國的鼎盛時期。
嶺南地區的社會發展是極不平衡的,特別是在廣東地區。從古國時期開始,就是多種文化匯合並存的地方。古國時期,廣東北部、西北部和西部,大致是蒼梧古國統治地域,而廣東的東部和東北部則是閩越部落和吳越部落所建古邦國。
就某種意義而言,春秋戰國時期,廣東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可能要高於廣西地區,主要原因是那裡是多族系、多文化彙集的地方。
文化只有交流才有進步提高,生產技術的交流就必然促進經濟發展,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但是,正因為是多族系、多文化匯合地帶,就沒有一個權威的、能號令各小方國的政治實體,整個社會是鬆散的方國林立格局。而不像廣西地區,在戰國前後出現了西甌、駱越兩大方國的相對統一格局。
因而在秦始皇統一嶺南戰爭中,第一階段就很快打下廣東地區,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阻力。而在廣西則打了六年之久,並且是以“伏屍流血數十萬”的代價才能統一廣西及越南地區。
當然,張鵬此時對百越的瞭解也就僅限於他和司馬欣之間沒話找話的談資了。至於前路如何,是福是禍,則一概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