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殺意(1 / 2)

小說:秦農 作者:玉米粒皮皮

就在張鵬和司馬欣謀劃著怎樣對付項氏的時候,在吳縣內的一處大宅院內,另一群人也在忙碌著。

“主上,驛館內擺滿了箱子和大車,太官令鵬和長史司馬欣正在打點行裝。”

“少府租借了一艘大船,在糧肆買了好些糧食裝船,已經出港南下了。”

“桓縣尉派人來告知,他並沒有接到清繳遊俠的命令。”

一個個劍豪、遊俠在項氏府上不斷進出,似乎整個會稽的地下勢力都被調動了起來。於是,從四面八方打探到的訊息最終都匯聚到了項梁的耳朵裡。

對這些情報進行了思考,項梁覺得張鵬的確是要離開吳縣了,這讓他心情變得好了許多。

很明顯,時間並不站在少府這邊。據前往閩中探聽虛實的遊俠回報,南征的數十萬大軍已經十分缺糧,甚至就快要到了無以為繼的地步。如果少府再不想辦法籌糧南下,那甚至都不用項梁出手,南征統帥屠睢就會拿鵬的腦袋穩定軍心。

想及此處,項梁心中就有一種莫名的快意和成就感。

居於吳縣的這些年,想對項氏下手的秦吏絕非只有太官令鵬一個人,然而項氏每次都躲過了災厄。原因很簡單,縣令、郡守只有三年任期,若有兩年評定為殿,他們的官途大概就完蛋了。

所以他們都希望治下繁榮穩定,不要出什麼亂子。而自己恰恰可以滿足秦吏的需要,因為會稽的遊俠早就奉項氏為主了。

如果遇到不開眼的想要硬來,那項氏也不介意弄出點動靜,讓這官吏灰頭土臉的離開。

“鐵打的項氏,流水的秦吏。”

項氏可是一直都在吳縣,承受得了一時的損失。那些被迫與項氏妥協的郡守、縣令都是承受不了強大的壓力,才不得不屈服。有了這些成功經驗之後,項氏已經有了自己的理念--硬鋼不是對付秦吏的辦法,熬才是取勝之道。

回想起之前的風風雨雨,項梁挺直腰桿跪坐在正堂鬆軟的席子上,目光再次鎮定起來。太官令鵬和長史司馬欣只是過江之龍,動靜雖大,卻不見雨點,這等秦吏他早就領教過好多位了。最後怎麼樣,還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就在項梁漸漸陷入沉思的時候,熟悉的呵斥聲從院外傳來:“爾等這群廢物,讓你們打聽鵬的行止,去的人幾天不回來。回來了也是一問三不知,吾就不信他出城之後不需要吃喝休息!!”

這是項羽的怒罵聲,定然是下面的遊俠沒有順他的心思。

項梁沒有吭聲,以他對侄子的瞭解,要不了太久,項羽就會進來與自己說起這些。

果然,不一會功夫,就見身高體壯的項羽大踏步走進了正堂,開口就對叔父抱怨:“那些秦吏從咱們這裡拿錢的時候都是滿口應承,到他們該出力之時就都變了縮頭烏龜。侄兒不曉得派出了多少手下去打探訊息,但到現在還沒一個吏員願意透露那少府奸賊的行止。”

聽了這話,項梁倒是沒有動怒的心態。

鵬是爵在簪嫋的太官令,是吳縣少府機構內級別最高的吏員,他的行程計劃,豈是這麼容易就打聽到的?

吳縣內必然有些吏員對興風作浪的心生鵬不滿,畢竟鵬在吳縣的這段時間,打破了吳縣固有的平靜狀態。就好像一間屋子本來就坐滿了人,現在突然又進來一個站在地中間的,想不引人注意都難。

可再怎麼不滿,這也是他們官場的內部矛盾,除非是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否則掀桌子的做法是沒有官員願意用的。

從項羽的咒罵聲中能夠判斷得出,這次回來稟報的人和之前的那些人一樣,都沒有能夠讓平時收受賄賂的吏員們透露半點口風。

由此觀之,無論怎樣腐化江南官場,秦吏們還在遵行他們所信奉的制度。這說明舉大事的時機未到啊!只能繼續隱忍蟄伏······

“不用急,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現在誰也不肯先跳出來用腦袋撞牆,可等到牆破了,那可就不一樣。羽兒,稍安勿躁。”項梁讓自己的侄子先冷靜下來。

項羽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從未面對多失敗和挫折。而且他自視甚高,從不把天下英雄放在眼裡。月前吃了小虧,總算有所收斂,可現在要對付起少府之吏了,又恢復了跳脫急躁的模樣。小不忍則亂大謀,也不知羽兒何時才能成長起來,成為項氏之鷹。

“叔父,既然打聽不到鵬的行程計劃,那又何必如此費工夫?“項羽請命道:“不如等他出了城後,直接由吾率馬隊衝其陣列,殺個乾淨算了!”

聽了這個建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