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明車馬說話。對這等江湖人士,既要施恩施利、又要讓其懂得敬畏。否則日後尾大不掉,或者不聽調遣,張鵬還要反受其害。與其如此,不如一開始就立下規矩。
周武聞言,心中一凜,連忙起身發誓道:”小的必定遵從上吏調遣,如有二心,絕遭天譴!!!“
張鵬聞言,哈哈一笑。他再次舉起酒樽道:”本吏自然信得過爾等。來,飲勝!“
······················
等到司馬欣回來的時候,酒宴已散。就見司馬欣皺了皺鼻頭,笑問道:“怎麼,周氏叔侄已經俯首貼命耳?”
張鵬也不做隱瞞,哈哈一笑道:“果然什麼都瞞不過司馬兄。”
司馬欣還是叮囑了一聲:“似這等江湖人士,可用,但也要防。萬不能掉以輕心······”
張鵬知道司馬欣這是好意,點頭道:“司馬兄放心,吾曉得。”然後又問:“那縣令李珪是怎麼說的?”
司馬欣苦笑了一聲:“不外乎老生常談罷了。李珪說:‘自平王東遷以來,天下分崩,及至大秦一統,不知亡國幾何、族滅多少。但從未有毀其宗廟,斷其香火者。項氏雖有小過,但其族僅此二人。倘若盡誅,則項氏香火必斷。朝中若有王孫問及,又該如何應對?”
張鵬聞言點了點頭,李珪所言的確如此。
自古以來不管是改朝換代,還是宗族之仇,很少有斷子絕孫者。一來此舉有傷天和,二來作為勝利者,需要展示大度的胸懷。
但他曾記得,史書上曾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知秦楚之間的仇恨是多麼深。而項氏又是楚國遺族的代表和旗幟,倘若不能根除,後患無窮。在真實的歷史上,滅亡秦國的也正是項氏叔侄啊。
張鵬之所以針對項氏,其實道理很簡單。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現在穿鞋的恰恰是張鵬,光腳的才是項氏叔侄。作為一個有爵有官職在身的秦吏,想讓張鵬不為大秦考慮是不可能的。哪怕知道將來天下會亂,但那也是幾年之後始皇駕崩之後的事情。
對於現在的張鵬而言,只有天下太平,才能讓他這個只會種地的穿越者不斷的升官升爵,為自己積累力量。這才是首要的事情,誰擋在前面,都是他的敵人。
而且自己這番前去閩中荒蠻之地,怕是近期很難再回中原故土。所以他已經開始有意識的為自己在閩中的發展鋪好基礎。
日後江南地區最大規模的起義力量,就是項氏叔侄所率領的吳中子弟,如果不能提前將其削弱乃至消滅,那將來等待自己的要麼是投靠項氏,要麼便是被其剿滅,根本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但歷史證明,跟著項羽走,是註定沒有好下場的。自己又不不甘心被其剿滅,那就只能選擇走到項羽的對立面,成為一股單獨的力量,使其不敢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