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山公園是途經的第一個場所,那是一個集遊覽、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景觀綜合型公園,主要以電視發射塔為中心,分成了兩個部分。東部主要為山林式野趣園,西部為遊憩性的廣場。公園另外還設有廣場區、兒童活動區、老人休閒區山林區等幾十處景點。在公園內最吸引人們的要數大型蘑菇亭、噴泉廣場、羅馬柱廊以及九級菱形迭泉,每當夜晚街燈高照之時,這裡便回應著滿堂的歡歌笑語,整體呈現出一派歡樂溫馨的景象,玩耍的遊人們可以席地而坐盡情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清新芬芳之感,乃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聖地。尤其是當走進茶山公園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一片綠綠的茶園中矗立著一座尊漢白玉製作的“採茶女”雕塑,採茶女手挽茶籃笑盈盈的向人們走來,同時也展示著茶山公園悠久的歷史文化。從茶山公園往南走,會看到錯落有致的藝術圍牆,上面刻有“梅城十二景”的字樣,再現了梅城十二景的秀麗景色。
眼見著時候已經來到了晚上的21點50分,海燕隨著自己的妹妹海琴先行回去了,谷荊棘猶豫片刻後,還是選擇了繼續留下。作為一個鄉下過來的農村小孩,這難得的“放縱自我”還是很具備誘惑力的。
離開茶山公園,眾人繼續往前走,只是這時天下起了毛毛細雨,但年少輕狂的少年們壓根就沒把這不起眼的“毛毛雨”當作一回事,權當是雨中漫步。下車遊覽了歷史悠久的“龍津渡口”,穿過了一座名為“珠河橋”的貫穿這座城市新城區和老城區的橋樑也是另一道風景後,出現在眼前的是市區另一處有名的公園,名為“鱷湖公園”,而時間也已經來到了晚上的十一點四十五分。至於這一路上到底是走過了多少的路程,那並不在少男少女們考慮的範圍之內,大家歡聲笑語,心情愉悅。灰暗的燈光,濛濛的細雨,微微的春風,腳踏車上無憂無慮的少年。
說到這裡,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優良傳統,請允許我為這一座“鱷湖公園”做個簡單的宣傳。之所以叫做鱷湖公園是因為公園是繞湖而建的,湖就叫做“鱷湖”。湖共有12公頃的水面,雖然比不上大家閨秀般的杭州西湖,也算得上小家碧玉了;雖然沒有杭州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沉積,卻也處處閃耀著客家文化的亮點。“鱷湖青曲”是這個城市的老八景之一,清波盪漾,湖四周花香樹茂,垂柳夾岸,成為一道旖旎的風景。湖西西門塘的“遠興亭”上有一副對聯:“何必貪多,死後依然空手去;莫宜嫌少,生前原是赤身來”,體現了知足常樂的豁達心胸。
而關於湖東東門塘的化容橋,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有一位其貌不揚的姑娘,以採桂花為生,一天她進城賣桂花葯,正好碰上皇帝派人在湖邊搭臺選妃,觀看的百姓人山人海,姑娘也擠進人群翹首觀望,誰知一不小心被擠落水裡。奇怪的是當她被救起來後,變得如出水芙蓉,豔驚眾人,於是當場被選入皇宮。此後,湖上的這座橋就被叫作化容橋,也稱化龍橋。當然這只是傳說,但也反映了此地的水水質之好,人的愛美之心也自古有之。化龍橋南是曲折有致的飛鸞橋,橋上花草如茵。此橋的特別之處在於並不貫通兩岸,遊人走到橋尾,正好身處湖心,坐在亭中,享受著柔和的微風,看湖水泛起陣陣漣漪,湖岸上的熱鬧就在眼中,卻並不鬧耳,很容易生出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化容橋西側原有兩棵古榕,現在只剩下一棵。另一棵本有兩枝,可不知為何卻無緣無故坍裂了一枝,而再後來另一枝也無緣無故連根倒塌了,不知道這是巧合還是天意。
隔飛鸞橋與化龍橋相望的是鳴鳳橋。橋中間有個鳴鳳亭,傳說是李濤修築鱷湖時,有意讓此橋此亭象徵他的官轎。過去鳴鳳橋也是彎曲的,並因此有“青曲”的雅稱,“鱷湖青曲”也由此而得名,可惜後來為了加寬改直了。橋中間的鳴鳳亭西側有一副有趣的對聯:“亭可納涼,熱客何妨留印爪;橋當大路,丈夫過此便昂頭”。橋東側的對聯則更風雅一點:“倚檻面梧,光迥亭院凝樓風;憑欄把釣,浪遊池塘近化龍”。
介紹至此,書歸正傳。四月的鱷湖公園,雖然夜已深,但是在星星點點的燈光下,還是可以看得到公園的四周種植著的一種開滿了白色小花的果樹。微風吹過,帶著雨絲,白色的小花也伴隨著輕輕落下,猶如柳絮一般在谷荊棘和眾人的眼前浮現著。谷荊棘並不認識這種花,也並不知道這是屬於哪一種水果。雖說湖邊也有著一些柳樹,枝條垂落湖中,但谷荊棘可以肯定地知道,這些白色小花並不屬於垂柳所有。
天空中,毛毛細雨仍在下著,眾人都沒有帶傘,只能選擇躲進鱷湖公園的一座涼亭中。想來這便是那有名的鳴鳳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