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星,新清泉市。
李前朝窗外揮手,目送冰車遠去,消失在雪原和燈光中。
徐陽夫婦在新清泉市盤桓一個多月,今天決定啟程,到航天基地參觀,然後去往下一座城市。
經受過蜃景降臨,超級地震威脅年代的人,才清楚如今的安定來之不易。
他們珍惜這段時光,決定到處走走,去看看世界。
而不是困在一座城,幾間屋子,度過忙碌平庸的一生。
但普通人的一生,放在李前面前,只是其壽命的5%。
和整個宇宙相比,恐怕滄海一粟都算不上。
過去的時間中,李前一直在研究那日天象事件的收穫。
瑰麗的宇宙奧秘,藏在那些引力頻率和數學符號中。
參與研究的人有李前,前登月工程師,以及蘇想之眼發明者蘇想。
李前將天象事件中獲得的種種感悟,交給畫中老人研究。
他的智力正常,思維速度是常人四五倍。
李前把那些資料全部交給老人。
老人計算完畢後,再交由蘇想去驗證,然後把複雜的原理和結果告知李前。
饒是如此,李前也再次感受到學習之苦。
穿越以前,他只是普通人的智力,勤奮刻苦,考上首都大學。
而普通人的智力,數學方面能搞懂基礎的微積分,就已經是極限。
好在李前精神力強大,思維速度快,雖然一次次發現自己變聰明是錯覺,可通天祗的能力真實無虛。
聽懂蘇想的講解,嘗試演示不是問題。
老人研究李前在重力井附近捕捉到的特殊波動,進度緩慢,因為資料很少。
即使李前讓1號玩家將其他幾座重力井的波動都記錄下來,交給人類和老人研究,進展也不大。
老人得到天象事件中大量資料,研究速度明顯加快。
回到17層家中,蘇想等在客廳。
面前的茶几擺放電腦和幾堆稿紙。
蘇想看起來神色憔悴,最近一段時間,雖然只是驗證,也非常耗費心力。
聽到開門聲,看到李前走進,衝起翻了個白眼,注意力重新集中到電腦。
李前心疼,坐到蘇想身邊,輕輕攬住她肩膀。
“等我大致搞懂原理,一些資料就可以交給中心,浪費別人時間去。”
蘇想笑了下,喜滋滋,但立刻抿起嘴,哼了聲。
她把頭扭到一邊,拿起一疊稿紙,驕傲地道:
“這份我差不多驗證完了,其中還有幾個難點,結果可能不夠精準,但已經足以證明一些真相了。”
蘇想翻開第一頁,表情立馬變得嚴肅,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算式。
部分電腦列印,部分手動書寫。
蘇想翻過每一頁,讓李前記憶,之後進入畫中,將這些複製給老人。
直到最後一頁,所有繁瑣的公式,複雜的數字,都變成幾行非常簡潔的公式。
李前認得其中幾組。
以前上學見到過。
其中最為簡潔的一組是:
f=g(m1*m2)\/r^2
這個是萬有引力公式。
從這一頁其他公式,以及蘇想過去每個夜晚的講解,李前恍惚明白過來。
所有的一切變化,都落在這個簡潔的公式上面。
f表示兩個物體之間的引力。
g表示引力常數。
m1,m2,是兩個物體的質量。
r是物體之間的距離。
老人一直在研究的那些頻率、引力扭曲、變化現象,就是這個公式中‘g’的變化。
g為引力常數。
什麼是引力常數?
就是宇宙規律中,恆定不變的東西。
比如‘π’,光速‘c’等。
當然,隨著科技發展,人類的進步,常數其實在變。
如‘π’隨著計算力增加,計算的位數越來越多。
g也是一樣。
高中的時候學過,g是卡文迪許改進扭秤後,測量出相對精準的數值。
航天技術發展,空間站、空港的建立,在微重力環境重新測算,這個常數更加精確。
但是以上這種變化,是基於g不變,人類計算能力的進步而改變。
可從老人的計算中,重力井的出現,天象事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