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3 / 4)

小說:光榮與夢想 作者:插翅難飛

原子訛詐,因為對方有可能逼你攤牌。他對《紐約郵報》的一位編輯說,他主要擔心的是那位主席“存心要欺侮我”,如果真是那樣,那就“什麼都完了”。

雙方的領導人都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為了免得柏林的德國人擔心被遺棄,肯尼迪派遣他的副總統同過去的空運英雄克萊將軍一起訪問柏林。赫魯曉夫向全世界提出警告,說蘇聯現在已經能夠製造爆炸力相當於1億噸烈性炸藥的核彈,已經擁有能夠運送這種核彈的火箭。他似乎為了證實這一點,果然把蘇聯一個宇宙航行員送入了軌道。美國國內情緒日趨緊張,肯尼迪敦促美國人修築防空掩體。與此同時,柏林也是一片混亂。7月,有30;444名難民流入柏林西部。8月的頭十天中,又有1。65萬名越界過來。單在12日這一天,越界人數就有4;000人之多,其中大部分是醫生、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他們都是東德共產黨第一書記瓦爾特·烏布利希的五年計劃所必需的人。

8月13日午夜過後半小時,黑暗無人的大街上警笛狂鳴,矮墩墩的T-34和T-54型坦克帶領著滿載德國軍隊的卡車直開東西柏林之間25英里(約40千米)長的邊界線。頭戴鋼盔的東柏林警察乘卡車前往主要通道站崗。士兵從車上卸下木馬、鐵絲網、水泥樁柱、石塊、鎬頭、鐵鍬。四小時後日出之時,一堵牆的牆基已經形成了。四天以後,牆就完全建起來了,當時仍然留在東柏林的德國人便從此被禁錮起來。

這件事使西方國家冷不提防。肯尼迪當時不在華盛頓,國務院過了四天才向莫斯科提出正式抗議。接著,9月1日,赫魯曉夫把螺絲又擰緊了一點。美國的地震儀記錄到無可置疑的證據,表明俄國人又恢復核試驗了。肯尼迪和麥克米倫呼籲蘇聯主席停止試驗,指出了新的放射性微塵的擴散程度和毒性。赫魯曉夫對他們的呼籲置之不理,偵察裝置記錄到了第二次試驗,接著又是第三次試驗。在其後的那一個月裡,蘇聯一共爆炸了30個較大的裝置,幾乎全部是在大氣層進行的。到這一系列試驗結束時,俄國放射到空氣中的放射性毒物,已經比美、英、法三國加起來還要多了。他還在蘇共第22次代表大會上宣佈,很快就要爆炸一枚5;000萬噸級的核彈——等於過去扔在廣島的原子彈的2;500倍,等於歷史上一切戰爭所使用的全部烈性炸藥的五倍。第二次會議上,他告訴代表們說,爆炸結果“證明它比科學家們原來估計的5;000萬噸還要大一點”,但他們自然決不會因為這個計算“差錯”而受到處罰。這引起了代表們的鬨堂大笑。

肯尼迪決定,如果這就是赫魯曉夫對西方國家關於禁止大氣層試驗建議的惟一答覆,那他也不得不批准美國恢復試驗了,雖然他仍只批准恢復不會產生放射性微塵的地下試驗。他說,鑑於蘇聯政府的行為,“我們現在必須採取即使謹慎的人也會感到必要採取的那些步驟”。這天是9月8日,危機達到了頂點。柏林牆已經建成,一道由磚石和水泥組成的柵欄,穿破柏林的中心。自8月22日以後,除了一處以外,所有的通道口都不容盟國部隊通行。那惟一可行之處,也有東柏林警察檢查盟軍士兵的證件。邊界100米以內的地方禁止接近。還給巴黎、波恩和華盛頓發出照會,正式要求禁止西德領導人坐飛機進入柏林。但西方態度在這一點上很強硬。赫魯曉夫在9月8日堅持西德進入柏林的飛行應受監督,遭到了西方的斷然拒絕。十天後,當肯尼迪即將從海恩尼斯港動身返回華盛頓時,有人交給他一張不幸的便條,原來達格·哈馬舍爾德乘一架剛果飛機失事死去了,原因始終不明。自從對日作戰勝利日以來,戰爭還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迫近過。

兩個星期後,赫魯曉夫開始從戰爭邊緣縮回去了。他對訪問莫斯科的比利時外交家保羅-昂利·斯巴克說,“我認識到,同我的願望相反,西方國家不願簽訂和約……我並不想使你們處於無法忍受的境地;我很清楚地知道,你們是不可能讓人踩在腳下的。”這麼說,鯁在喉嚨裡的那根骨頭也並不是那麼令人不能忍受了。他繼續對比利時客人說:“你知道,柏林對我來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在共產黨10億人民中間,200萬人算得什麼!”而且現在事情也不那麼急了。他原來給過肯尼迪一份最後通牒(“以今年年底為限”),現在卻只說:“我也不受任何期限的限制。”柏林牆已經建立起來,他現在似乎想盡量爭取得到西方的某些讓步,使他可以保全面子。他還作了一些企圖緩和緊張局勢的姿態,包括大捧肯尼迪的成熟和明智。但他看到這些姿態並沒有得到什麼反響,便決定草草收場。10月17日,他又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