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2 / 4)

但御醫一再叮囑“須養百日,元氣可復”。為了保證夫君的絕對休養,不受外界的干擾,孝賢皇后就搬到了皇上寢宮的外屋居住,精心服侍了百餘天,見皇上確實康復如初了,才回到自己的寢宮住。

孝賢皇后主持後宮不妒不偏,深明大義,也深得其他妃嬪的敬重。她似乎擁有了一切,無上尊崇的地位,和諧溫馨的家庭生活,她滿足並小心翼翼地維持著這一切。然而,兩個兒子的接連夭亡卻徹底打亂了她的陣腳,摧毀了她的精神,將她的心撕成了碎片。

隨帝東巡,猝死途中

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初四日,元旦剛過33天,乾隆帝就奉皇太后,偕孝賢皇后東巡。很明顯,此次東巡的用意是借謁孔廟、登泰山,遊山玩水來排解孝賢皇后心中的痛子之情。可乾隆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孝賢皇后竟病逝途中。

二月二十四日,東巡隊伍來到山東曲阜,遊覽了著名的孔廟。第二天,在孔廟舉行了盛大的釋奠典禮,這一天還謁了孔林,到少皇后夏朝冠皇后冬朝冠陵、元聖周廟行禮致祭。二月二十九日,他們還登上了東嶽泰山。三月初四日,到濟南遊覽趵突泉。三月初六日這天,他們遊覽了歷下亭。三月初七日,再一次遊覽趵突泉。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迴鑾,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三月十一日,到達山東省邊界的德州,棄車登舟,沿運河從水路回京。當晚亥時,孝賢皇后就病死於船上,年僅37歲。乾隆帝立即將皇后病死的訊息上奏給了皇太后,皇太后親自到皇后船上臨視了孝賢皇后,“悲慟良久”。乾隆帝命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恭奉皇太后御舟緩程回京,自己在德州料理孝賢皇后喪事。三月十四日,乾隆帝護送孝賢皇后的梓宮到天津。皇長子永璜在此迎駕。三月十六日未刻,孝賢皇后梓宮到達通州,暫安在蘆殿內。在京親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齊集通州。皇子們在孝賢皇后梓宮前祭酒,舉哀行禮。當天戌刻,孝賢皇后梓宮到京。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官員、命婦,內府佐領內管領下婦女分班齊集,縞服跪迎。由東華門入蒼震門,奉安梓宮於孝賢皇后生前居住的長春宮。三月二十五日,孝賢皇后梓宮奉移景山觀德殿暫安

第三部分 節儉愛夫的名後——孝賢皇后(3)

孝賢皇后在二月二十九日登上泰山,三月初四日還遊覽了濟南的趵突泉,怎麼會在7天以後就忽然病死了呢?因此,關於孝賢皇后之死因,社會上頗有議論。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說法。

羞憤落水而死。《清鑑綱目》載:“迴鑾至德州,帝在舟中夜宴,後在他舟聞之,恐滋事變。後素性嚴重,雖在行次,不忘永巷之規。是日至帝舟,因事進諫,語頗激切。時帝已

被酒,怒後,頗加詬誶,後羞忿返,失足蹈水死。帝醒,乃大悔。”

皇后朝袍披領《清朝野史大觀》載:“相傳,傅恆夫人與高宗通,後屢反目,高宗積不能平。南巡還至直隸境,同宿御舟中,偶論及舊事,後誚讓備至,高宗大怒,逼之入水。還京後,以病殂告,終覺疚心。”

《中國歷史大事編年》第五卷,清近代部分載:“皇后富察氏投水死。十一日夜,乾隆帝東巡迴駐德州,於舟中宴飲淫樂。皇后富察氏激切進諫,乾隆帝加以詬誶。後羞忿,投水死。皇太后得聞臨視,悲慟良久。”

悲痛憂鬱而死。永璉、永琮的接連殤逝,給孝賢皇后帶來了極大的精神創傷,使她悲傷憂鬱難以控制,健康狀況越來越差,致使死在迴鑾途中。

有病而死。這是清廷的官方說法。乾隆《起居注》載: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十一日乙未,駕至德州登舟。先數日,皇后偶感寒疾,至是日疾甚,……夜半亥刻崩逝”。《清實錄·高宗實錄》載:“皇后同朕奉皇太后東巡,諸禮已畢,忽在濟南微感寒疾,將息數天,已覺漸愈,誠恐久駐勞眾,重廑聖母之念,勸朕迴鑾。朕亦以痾已痊,途次亦可將息,因命車駕還京。今至德州水程,忽遭變故。”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清史專家劉桂林先生依據大量的清宮檔案,對孝賢皇后的死因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認為孝賢皇后因寒疾而死是肯定無疑的。

乾隆十三年(1748)三月二十二日,乾隆帝發出了一道賜諡大行皇后為“孝賢皇后”的諭旨,他在諭旨中,對皇后的一生做了全面總結和高度評價,講了賜諡“孝賢”的理由:

皇后富察氏,德鍾勳族,教秉名宗。作配朕躬二十二年,正位中宮一十三載。逮事皇考克盡孝誠,上奉聖母深蒙慈愛。問安蘭殿,極愉婉以承歡;敷化椒塗,佐憂勤而出治。性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