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部分(3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一)

隨著曹錕所部在馮國璋的求援下倉皇渡江北撤,長江以南的蘇南地區宣告全部落入國民軍控制當中,同樣隨著北洋軍撤回江北,同時也宣示著蘇南戰事即將告一段落,此時國民軍和北洋軍隔著長江在南京對持,縱然國民軍的jǐng衛師還在南京東部的**地區,但是已經無法發揮更大的作用,接應曹錕部渡江後,馮國璋隨即派王汝賢的第七師和第二混成旅為主力東進**,初步交戰後國民軍司令部命令jǐng衛師進一步東撤,避免無所謂的損失,而後在海軍的沿岸掩護下一路沿著剛開始渡江西進南京的路線快速向揚州方向撤退,試圖在儀徵、揚州一線重新建立穩固防線。

然馮國璋這個時候是憋著一股氣,蘇南戰事的是失敗讓他遭受了巨大的政治壓力,隨後最後曹錕所部的渡江北撤是袁世凱親自准許的,但是作為北洋軍在整個蘇南戰事中的實際指揮官,他對蘇南戰事的失利是有著的不可推卸的責任的。而為了挽回危局,同時也作為當初主張接應曹錕渡江北撤的理由之一,那就是要把在江北的國民軍jǐng衛師給吃掉,所以一接應曹錕渡江成功後,他就是迫不及待的抽調了主力部隊準備追擊圍剿江北的jǐng衛師。

北洋軍收復**後又一路緊隨jǐng衛師其後,進抵儀徵揚州一線,面對北洋軍的緊追不捨,國民軍司令部方面擔心已經損失慘重的jǐng衛師會遭到被圍殲的命運,就連陳敬雲也是極為擔心,責令參謀部方面拿出一個可行方案來,最後參謀部方面透過預演,認定南京方向的北洋軍主力已經沒有力量再一次發動渡江作戰,在南京前線繼續保持大量的主力部隊已經是沒有必要的,隨後作戰司梁訓勤和陳儀等參謀部內軍官制定了新一輪的調整計劃,將集中在南京附近地區的國民軍主力部隊東調,留下國民軍第二師、第七師防備南京附近地區,第一師回師鎮江到上海一線,而第四師的主力部隊則準備緊急渡江增援揚州方向的jǐng衛師。

不過這個作戰計劃還沒有完成,北洋軍的東進部隊已經發動了對儀徵和揚州的進攻,jǐng衛師不敵,連線丟失儀徵等揚州外圍重要防線,配屬jǐng衛師作戰的第四師四十二團損失慘重。而此時,國民軍準備調集第四師的主力部隊渡江增援還沒那麼快到呢,於是乎jǐng衛師又是向被趕鴨子一樣收縮在揚州主要戰線裡。

“這幾天第二旅打的很不錯,可以說大震我軍軍威!”江北泰山鎮內,北洋軍第二軍的司令部內,曹錕和馮國璋細細交談著揚州方面的戰事。

馮國璋也是一邊點頭一邊道:“這一次,我是要國民軍的這個jǐng衛師回不去了!”

曹錕此時卻是道:“此事怕是沒那麼容易,王汝賢不是說國民軍已經在揚州開始構築工事防線了嗎,而且從對岸的國民軍動向來看,他們的主力部隊應該也是開始東調了,極有可能會對揚州進行增援!”

馮國璋聽罷也是嘆了口氣:“對岸的國民軍是越來越多了,這兩個月來我們少說也打掉了他們兩萬多人,但是人家卻是依舊主力未損,而反看我們?唉,如果我們手中兵力足夠的話,再派遣一個師增援揚州方向,說什麼也能夠拿下來的!”

馮國璋的感嘆不是憑空而來的,蘇南戰事打到現今,雙方可謂都是損失慘重,國民軍那邊的損失到底有多大馮國璋自然是不知道詳細資料的,但是透過下屬部隊的戰報而他自己的估計,大體上也能夠估計的出來,這前後兩個月加起來少說也打掉了國民軍兩萬人。而北洋軍自己呢,損失更大。

此時蘇南戰事當中,北洋軍前後一共投入了四個師一個混成旅以及一個重炮團。分別是前期南下作戰的北洋軍第三師、第五師、第八師。失守江北後緊急從山東、běijīng增援而來的第七師、第二旅、重炮團,總兵力高達六萬餘人,師屬中口徑火炮一百七十餘門,大口徑重炮三十餘門。

這樣大規模的戰事可謂是北洋軍自從成軍後所經歷的第一場大規模戰事,慘烈程度遠不是去年的湖北戰事和南京戰事可以相比較的,前後作戰兩個月,北洋軍雖然前期控制了整個南京以及南下溧水和鎮江,但是後續作戰當中一步一步退守,最後又把南京南城給丟了,讓國民軍把整個江南都佔據了。而這一場戰爭中,到目前為止北洋軍可謂是損失慘重,傷亡總人數將近三萬人,其中張勳的第八師可以說幾乎被成建制的消滅,張勳的第八師從一開始就比較倒黴,當初還在揚州時準備渡江就損失了不小,然後留守在江北駐守揚州和南京的兩個團在馮國璋的率領下幾乎jǐng衛師全殲,只剩下不到數百人的殘部而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