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剛進新兵營的時候,最大的震撼就是食堂裡敞開了供應的饅頭和白米飯,甚至發生過新兵入營沒兩天,就發生過吃的太多而撐死的例子,以至於訓練司不得不規定新兵入營前面十天限制伙食供應,免的他們暴飲暴食而死掉。
其實這樣的例子並不是個別,而是普遍現象,不但國民軍裡有發生,其他軍閥部隊裡也有發生,要知道這個年代裡窮苦百姓的生活還是很困苦的,常年吃不飽飯是常態,天天有白米飯吃的那已經是小地主級別的了,普通農民紅薯幹加粗糧,亮晶晶的白米飯一年也吃不了多少。而參軍的話,不管是國民軍還是北洋軍或者是其他軍閥的部隊,也許其他待遇有所差別,甚至連軍餉都可能被拖欠,但是能吃飽飯是肯定的,北洋軍和國民軍這樣的大軍閥部隊就不說了,李鈞烈為了讓自己手下和黃興手下的軍隊吃飽飯,在江西大肆蒐集軍糧,哪怕是江西去年剛遭了災也沒軟下心了,甚至連孫文都看不下去了發電給他用囤積的軍糧用來救災後,李鈞烈才略微收斂了一點,說這個並不是想說李鈞烈有多殘暴,重點是:各軍閥都會想方設法保證自己部隊的後勤供應,這一點不分國民軍還是北洋軍或者是其他軍閥部隊。
為什麼軍閥混戰的那些年那些容易招兵?甭管是土匪還是叛軍又或者是正規軍,只要把旗子一豎起來,那些窮苦百姓們為了填飽肚子而參軍的數不勝數,如果能夠拿出足額的安家費,那些就算是家境略微寬裕一些的青壯年都會忍不住這個誘惑而參軍。他們只是為了吃飽飯而已,可不是為了國家民族等什麼理想大義,甚至部分人連軍餉他們都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因為放眼全國,能夠做到全軍不拖欠軍餉,全部足額髮餉的只有國民軍一家,連北洋軍這兩年都有拖延軍餉的事情發生,其他軍閥更不要說了,幾個月拿不到餉銀那是常事,雖然偶爾也會鬧事去鬧餉,甚至叛亂,要不就是燒殺劫掠,但是卻很少人離開軍隊當逃兵,為什麼呢,簡單啊,在軍隊裡你可能拿不到錢,頂多就是沒錢瀟灑或者養家,但是離開軍隊後你連飯都吃不上。
充足的伙食供應下來,加上適當的體能訓練,軍隊計程車兵比普通百姓體能要好是正常的,加上國民軍的伙食又比其他軍閥部隊高得多,雖然不能天天大魚大肉,但是為了保證士兵的營養也會補充適當的肉類。
可是哪怕體能好一些,也沒必要讓士兵們硬撐著受苦啊,要不然怨聲道哉起來也容易影響士氣。
所以唐強下令到前面鎮子裡駐紮,先休息一晚再說,反正他已經前出團部主力二十里,也沒必要太過冒進,這功勞他在當塗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中校的軍銜和雙劍銅章已經到手,沒必要拿自己的前途去冒險來了。
畢竟再走十幾裡就是蕪湖了,而蕪湖作為黃興所控制的主要城市,也是黃興實行集中兵力的三個城市之一,那裡之前就說已經有四五千人,現在的話少說也是上萬了,並且還在不斷的彙集兵力當中,這些都是空軍的偵察機透過連續數天的偵查得知。面對這樣的一個重兵駐紮的城市,唐強可沒自打到自己帶著一個營七八百人就能夠深入太多。
不但是他這個營了,哪怕是整個五十二團也只是作為牽制兵力而已,作戰司制定的作戰計劃中就沒指望過第五十二團能夠拿下蕪湖,甚至都沒打算讓第五十二團去主動進攻蕪湖,第五十二團的主要任務是牽制蕪湖的蘇軍,使其不能對宣城的蘇軍進行支援,必要情況下阻擊蕪湖蘇軍對宣城的增援。保證第九師能夠快速、不損耗太大的情況下拿下宣稱,然後繼續進軍蕪湖,到時候第五十二團才會配合第九師一起攻佔蕪湖,在這之前,第五十二團的任務就是牽制蕪湖的蘇軍。
所以在拿下當塗後,第五十二團並沒有著急進軍,而是隻派遣了一個先遣營西進,第五十二團也是怕走的太快了,蕪湖裡的蘇軍不顧宣城死活而出來主動打打他們。要知道第五十二團出發前雖然加強了一個部分的機槍和山炮組成混成團,但是總兵力也不過三千餘,而蕪湖的蘇軍少說上萬,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這又不是什麼生死大戰,第五十二團沒必要冒險以劣勢兵力去對抗敵人絕對優勢兵力,打宣城還得等第九師到了之後再說。
而此時的第九師也已經進入到了宣城附近,在十四號國民軍釋出正式討伐通電前,第九師就已經從杭州前出到臨近安徽境內的安吉縣,討伐通電一出就是進入了安徽境內,花了四天時間才抵達宣城附近,在帶著大批重武器和眾多彈藥等輜重的情況下,如此行軍速度已經是非常快速了。
第九師臨時指揮部內,莊先河和一群第九師的軍官們在一副地圖上指指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