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民軍空軍處內設航校的第一批飛行學員,黃飛航畢業時的成績並沒有名列前茅,甚至還處於靠後的幾位裡面,當航校的第一批二十多位畢業學員紛紛爬上高位,成為中隊長,乃至李屯洋這樣的聯隊長或者是直接到空軍處中任高階職位的時候,他依舊還處於空軍體系的底層位置,軍銜只是上尉,擴編過程中才憑藉著老資格當上了第2戰鬥中隊下屬的一個小隊長。
黃飛航也是個年輕人,現在也不過二十三歲而已,當初環抱著飛翔的夢想從第一師的排長位置退出陸軍,加入到空軍之後長時間的爬不上去也讓他有些心灰意冷,畢竟看著當初的同學們一個個成為自己的上司那種感覺並不好過。
然而,現在機會來了!對面就是北洋軍的兩架飛機,只要自己把這兩架飛機打下來,那麼就是開創國民軍空軍空中戰鬥的先河,這份榮耀絕對會讓自己進入到高層的眼中,到時候要升遷的話也會容易的多。畢竟他的資格算是很老了,主要是當時航校畢業時的成績影響了他的升遷,加上當初蘇南戰事中空參戰的主力也是轟炸機和偵察機部隊,當時他身為D4A戰鬥機的駕駛員根本就沒辦法撈到什麼功勞,反而是那些偵察機和轟炸機的駕駛員們很容易獲得升遷,李屯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從最開始的轟炸機駕駛員到轟炸編隊的指揮官,再到第一聯隊的聯隊長,他的成功例子使得轟炸機部隊成為了眾多新駕駛員的首選之地,相反這個時候沒有凸顯出來重要作用的戰鬥機部隊反而是受到了冷落。
然而,今天黃飛航就是要用事實告訴他們,戰鬥機部隊才是空軍最重要的組成,戰鬥機駕駛員才是空軍中的驕子。
帶著不甘,帶著忐忑,帶著期望,黃飛航穩穩的駕駛著飛機向遠方的那兩架北洋軍鴿式飛機而去,並透過搖擺機翼的方式對小隊的另外三架飛機下達作戰命令,國民軍空軍為了解決空中飛機之間的通訊問題,設定了一套透過搖擺機翼,以及近距離打手勢的方式來解決一小部分的作戰指令,而之前黃飛航的搖擺機翼就是命令後方的另一隊機組和自己分離,然後自己帶著僚機和另外一隊機組進行夾擊。
雖然國民軍空軍還沒有歷盡過哪怕一次空戰,但是陳敬雲對空軍的重視使得陳敬雲親自向伍世鍾提出了不少關於空軍的訓練方式,比如一個小隊裡四架飛機分成兩個小組,分別由兩個長機帶領一架僚機進行攻擊,同時還從零開始創造出一套的空中戰鬥方式,至於這些方法有沒有效果,作用有多大就不得而知了,但是至少從國民軍空軍戰鬥機部隊的內部對抗演練來看,作用還是有的。
隨著黃飛航的命令下達,這四架D5A戰鬥機以兩架飛機為一隊,分成了兩隊向前方的兩架鴿式飛機飛了過去,意圖很明顯,那就是一對飛機對付一架鴿式飛機。
這個時候,遠處的那兩架鴿式飛機顯然也發現了正在朝著他們而來的國民軍這四架飛機,並且透過目視就能夠發現那四架國民軍的飛機在靈活性和速度上都遠遠超過自己所駕駛的鴿式飛機,不過到現在他們也沒搞明白這四架國民軍的飛機朝著自己趕過來做什麼,難道是準備打招呼?儘管一時間還搞不明白國民軍的飛機為什麼要朝著他們飛過來,不過一眼上去就知道是不懷好意,所以那兩架北洋空軍的鴿式飛機也是略微搖晃了下機身後,就是轉身向北飛去,顯然是準備脫離返航了。
黃飛航看著前方的兩架鴿式飛機轉身就走,嘴角露出了一絲譏笑!
國民軍空軍自己發展快速,同時也是知道北洋軍正在組建空軍部隊,並且為此進行了詳細的查探,得知了北洋軍所購買的乃是高德隆飛機和鴿式飛機,雖然準確數量還不知道,但是根據國民軍空軍的情報,猜測北洋空軍應該有三四十架飛機左右。
對於北洋空軍所裝備的高德隆和鴿式這兩種飛機,國民軍也進行了一番研究,得出的結果顯示,這兩款飛機作為教練機還可以,當成偵察機也勉強靠譜,但是比起國民軍所裝備的各型號飛機來要差的多,更不用說專門設計用來進行空戰的D5A戰鬥機。D5A戰鬥機的原型雖然是D5偵察機,但是為了空戰而進行了相當多的最佳化設計,比如為了加裝航空機槍而對機體機構進行了加強,為了取得更高的飛行速度以及靈活性而加裝了更大馬力的航空發動機,為此D5A戰鬥機犧牲了一定的航程。如此最佳化設計過後就使得D5A戰鬥機擁有了超過一百七十公里的最高速度,對比D5偵察機更加靈活的飛行效能,但是航程只有四百公里,比D5偵察機少了一截。
而前方逃跑的鴿式飛機最高時速不過一百一十公里而已,連國民軍的D4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