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線,這才是陳敬雲決定對日‘本宣戰的根本目的!
而要達成這個戰略目標,就要控制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半島、菲律賓和日‘本以及琉球,如此才能夠組成一條完整的島嶼防線。其中菲律賓那邊已經是出現了變化,沒有能夠徹底控制菲律賓,但是至少也是控制了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以及西部的巴拉望島以及中部的民都洛島和卡拉麵群島,勉強也能夠建成一道在南海方向的戰略防線。
但是裡頭如果日‘本出現了變故,那麼就等於這條防線裡出現了一個大窟窿,美軍就能夠依靠日‘本為前進基地,對中國本土發起大規模的空中進攻,人家的B29轟炸機甚至都不用最遠航程就能夠轟炸都中國最為重要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
因此陳敬雲是絕對不允許日‘本本土落入美國人的掌控之中!
看來日‘本本土登陸計劃是事不宜遲了,既然戰略轟炸和核彈轟炸都不能夠讓日‘本人投降,那麼就徹底殺上日‘本本土,用地面部隊橫掃日‘本列島,我就不信日‘本人還能抵抗下來。
心中有了這個決斷之後,和以往陳敬雲做出重大決定的時候一樣,他沒有太多的遲疑就是立即召開了國家軍事委員會的會議,然後向在座諸位將領通報了自己的決定。
是的,通報!
陳敬雲在國家戰略選擇這一事上,向來都是保持著獨斷態度,容不得他別插手和反對!這些將領們不需要考慮所謂的國家戰略,他們要做的就是完成陳敬雲下達的戰略任務就可以了。
“根據主席之指示,由陸軍參謀部主導、海軍作戰部、空軍總參謀部配合,聯合制定了此次登陸作戰計劃,代號為‘落日’。
根據計劃,登陸行動將會分成三部分來進行,第一部分為登陸日‘本九州島,屆時登陸行動將會由陸軍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派遣的第三集團軍全面負責。海軍方面將會派遣三個陸戰師組成海軍陸戰軍參與作戰,第一波登陸部隊由海軍陸戰軍的三個師組成,登陸成功並取得灘頭陣地後,將會接應陸軍第一軍登陸並投入作戰,隨即將會派遣第一裝甲軍進入。”
下面的眾多軍方大佬們聽到如此安排也是各自點頭,顯然對這個安排還是比較滿意的,比如說登陸的第一波行動由於是需要衝灘作戰,而對此戰鬥力最大並且經驗最為豐富的自然是海軍的五個陸戰師裡,過去的數個月裡海軍的五個陸戰師調動非常頻繁,廣泛活躍在琉球戰場、菲律賓戰場、加里曼丹島以及諸多島嶼爭奪戰中,而由於海軍陸戰師數量不多,他們往往是參與了第一波的衝灘作戰後就不會繼續參與下一步的作戰,而是讓陸軍部隊負責內陸作戰。
因此要登陸九州島,自然是派遣海軍陸戰師最為妥當。而後續的內陸進攻當,由第一軍負責的話也是現實了該計劃指定人的極端重視。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第一軍可是中國陸軍裡頭戰鬥力最為強悍的一個純步兵軍了。這裡頭從第一軍轄有的師級部隊番號就可以看得出來,第四步兵師、第七步兵師、第八步兵師。這三個師可都是番號在前十的部隊,其歷史可以追溯上福州軍政府時代。而後面還有一個第一裝甲軍,這個第一裝甲軍明顯不算顯赫,但是其所屬的第九步兵師卻是名聲顯赫,號稱中國第一王牌師的第九師一直以來都是中國地面部隊戰鬥力最強悍的代表!
雖然說日‘本的地形不太適合重灌機械化部隊展開,但是也不能說因為地形不適合就不派遣裝甲部隊吧!雖然從傳統上來說,中國的重灌裝甲部隊一直都是部署在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在朝鮮以及印度支那半島上部署的都是普通的步兵師以及少量的輕型裝甲師,但是隨著各國的軍事裝備水平不斷提高也是不斷讓各國開始在一些複雜地區投入坦克作戰。
比如說在日美的諸多島嶼爭奪戰中,儘管有著無數理由可以證明坦克不適合在這些地區作戰,但是同樣也有真無數個理由讓美軍必須投入坦克部隊。
而中國同樣是在前期的馬來西亞半島戰役以及菲律賓戰役乃至琉球島戰役中投入了大量的坦克部隊,其中以各步兵師的師屬坦克營為主,另外有著數支裝甲部隊也是陸續投入作戰。不過這些裝甲部隊都是專門為了南方地形所設的部隊,配屬的坦克也不是北方裝甲部隊配屬的T15或者T18坦克,而是T16坦克為主。比如第八裝甲軍的第七裝甲師以及第六十六步兵師,其中的第七裝甲師就是典型的南方裝甲師,配屬T16坦克為主,同樣作為機械化步兵師存在的第六十六步兵師也是配屬T16坦克。
而這兩支部隊和第一裝甲軍又不同,因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