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上的意義非常大,比如說可以用在炸彈上,用電視制導的炸彈可是精確炸彈發展史上的一大跨越性進步。
精確制導炸彈,這方面在中國中,海軍方面研究的多,因為海軍對精確轟炸的需求遠遠超過了陸軍和空軍,海軍在海戰中,所追求的就是把炸彈扔到敵人軍艦上,而目前來說最為高效的就是用俯衝轟炸機用近乎垂直俯衝的模式投彈,這種模式的準確率非常高,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各**艦上的防空火力早已經不是以前那會可以比較的了,現在不管什麼國家,基本上每艘軍艦上都跟刺蝟一樣插滿了防空火炮,更不用說那些專業的防空艦上的彪悍的防空火力裡,在中國海軍1942年最新的演習當中,兩艘航空母艦用載機對伏羲號以及一艘防空巡洋艦和四艘驅逐艦組成的小型艦隊發出的連續空襲。結果呢,艦載機雖然取得了擊沉伏羲號的戰果,但是出戰的戰機中卻是被判定被擊落高達80%,也就是說出戰的近兩百架飛機中,有超過一百五十架的飛機被擊落。
而這個結果讓海軍高層震驚不已,要知道如果只是單純的損失飛機,那麼對於海軍來說不算什麼,不就是百來架飛機嘛,海軍家大業大損失的起,但是這可是海上空襲啊,這飛機掉了同樣還代表著飛行員也損失掉了,而飛行員的損失才是讓海軍無法接受的。
中國雖然非常注重飛行員的培訓,尤其是海軍為了培養後備艦載機飛行員,可是擁有眾多訓練聯隊,各式訓練飛機還要超過海軍的現役主力飛機,但是即便這樣也不是說海軍想要補充飛行員就能夠補充飛行員的,一旦飛行員的損失過大那麼就會嚴重影響海軍艦載航空兵的戰鬥力。
為了降低戰損,那麼在面臨各國的軍艦上防空火力大大增加的情況下,就得用其他辦法來補充了,海軍最開始想到的是給航空炸彈安裝無線電接收器以及可以機動的尾翼,投彈後由炸彈操作員以目視的方式來確認炸彈的航跡,如果發現所有偏差,那麼就透過無線電指令來遙控炸彈進入正確航線。這種制導炸彈也就是中國乃是其他國家所研發的第一代精確制導炸彈,即目視無線制導炸彈。
這種炸彈的主要缺陷是受到了氣候的極大影響,一旦視線不好,炸彈操作員無法看到炸彈航跡的時候就無法進行遙控了。
這種時候,也就是出現了電視制導炸彈,即在炸彈上加裝攝像機以及訊號接受傳送系統,後方飛機上的炸彈操作員就可以直接根據影片畫面來遙控炸彈的航向了,這樣方式完全就可以擺脫惡劣視線的限制。
當然了即便是電視制導炸彈,但是他們也存在了這個時代裡的眾多缺陷,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無線電干擾的問題,不管是目視無線制導,還是電視制導,它們都需要透過無線電來接受飛行指令,而這個過程中非常容易被敵方的大功率無線電干擾器所幹擾。
至少中國海軍自己就可以輕易的干擾自己研發的這兩種制導炸彈,而中國海軍也不知道外國是否有類似的制導炸彈,同樣也不清楚外國是否有大功率干擾器的存在。
但是從中國海軍自身來說,他們無法確定其他國家的技術發展到底如何,只能是以自身的技術水平來參考,而得出的結論很令人悲觀,那就是現階段的技術條件下,不管是目視還是電視制導的制導炸彈,都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外部的無線電干擾,而海軍內部得出這種結論後,也就讓海軍放棄了第一時間大規模裝備制導炸彈的想法,不過海軍內部並沒有停止制導炸彈的研究以及生產,因為其他國家有沒有干擾器還是不確定的事情,如果敵國海軍沒有的話,那麼中國海軍可就要把無線電制導炸彈當成殺手鐧來使用了,就算是有,那麼想要研發出來對抗中國製導炸彈的干擾器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只要中國保密的足夠好,不把自家的制導炸彈完整的交給其他國家的話,那麼其他國家想要研發出來無線電干擾器也不是個容易的事情。
除了空射型號的反艦導彈外,還有艦艇發射的反艦導彈。如果說研發空射反艦導彈是為了增加艦載機突防能力以及提升投彈命中率的話,那麼發展艦射反艦導彈就是為了讓中國海軍裡眾多的小型軍艦也擁有對抗大型主力艦的能力。
幾十年以來,小型軍艦對抗大型軍艦的話,只能依靠魚雷,不過魚雷也有著太大的侷限性,有時候也不是那麼好用的,即便是中國海軍裝備的氧氣魚雷也算是非常先進了,但是中國海軍依舊沒有說小型軍艦有了魚雷後就能夠一切順利的,畢竟你有人家也有啊,日‘本海軍裡同樣有氧氣魚雷,而且效能不比中國海軍的差不多。
這年頭想要有優勢,就得我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