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都想著把莫斯科也變成一個大戰場,連冬宮都修起了工事堡壘。而在東線俄羅斯國防軍也是要快渡過伏爾加河了,那時候沒有任何的改變,斯大林估計就得上吊自殺了。
但是後來中國和蘇俄達成了秘密協議後,中國出兵俄羅斯共和國,一下子就是緩解了蘇俄在東線的壓力,讓斯大林能夠把部分東線的兵力抽調到西線尤其是莫斯科那邊,這才堪堪擋住了德軍的進攻步伐,並讓德軍止步於莫斯科郊外。
德軍之所以止步在莫斯科郊外,最為重要的原因實際上也不是蘇俄從東線抽調部分回援莫斯科,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原因,德軍在進攻蘇俄之前,雖然作戰準備也算充分了,但是對於冬季作戰依舊準備的嚴重不足,士兵沒有冬裝、汽車和坦克沒有防凍液,而且由於德軍進入蘇俄境內太深入,導致補給線超長,德軍根本就無法維持前線那麼多部分的補給。
這個冬天裡,德軍是屬於超級苦逼的那個,在俄羅斯境內作戰的四支軍隊裡,蘇軍、俄軍、中國部隊這三支部隊都沒有發生說冬裝不足或者其他冬季作戰物資不夠的情況,更加不會出現說時並沒有冬裝穿而被活活凍死的情況,但是德軍呢,在前線凍凍傷計程車兵不計其數,而坦克等各種車輛也因為缺乏防凍液而無法啟動。
1941年的冬天裡剛好蘇俄人的T34坦克也大估摸服役了,使得德軍的眾多坦克一下子就效能落後,併產生了所謂的‘T34危機’
到了1941年的冬天,德國人似乎把好運氣都用光了!
當西線初步穩定後,斯大林又是看見中國陸軍已經取得了巴爾瑙爾會戰的勝利,眼見著中國陸軍就要越過烏拉爾山脈了,斯大林只能是咬了咬牙從其他地方抽調部隊增援東線,並讓東線部隊發起反攻。
畢竟蘇俄人也不想要兩線作戰,而現在要想打贏德國還是非常困難的,只能是先解決俄羅斯共和國後用全部兵力對抗德國,同時斯大林也不希望中國部隊跨過十月份兩國簽訂的中蘇密約中所劃定的邊界線,不然到時候想要讓中國人退出越境的這些地區,鬼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俄羅斯共和國面臨著中蘇兩國的夾擊,根本就沒能堅持太久,等到了1942年的時候,已經是臨近全線崩潰的局面了,1942年一月四號,中國第五集團軍攻克鄂木斯克,六號,第五集團軍的第二軍攻克科克舍套。緊接著第五集團軍繼續向西推進,其第一裝甲兵團、第十軍、第二軍在皮德洛巴普洛夫斯克成功會師,緊接著一月十號攻克託博爾河沿岸的科爾幹。
在另外一邊,蘇俄在十二月二十八號攻克烏髮、隨即又收復了葉卡捷琳堡,緊接著為了趕在中國之前拿下車里雅賓斯克和秋明,蘇俄竟然是一路疾馳,用著外人所無法理解的速度連線攻車里雅賓斯克和秋明,讓方大山都是驚訝了一把。
而事實上自從打到了庫爾幹後,第五集團軍已經是停止了前進的步伐,因為根據1941年10月份中蘇簽訂的邊境條約,雙方的分界就是在庫爾幹,為了避免和蘇俄發生衝突,國家軍事委員會已經下令前線部隊除非獲得蘇軍的准許和邀請,否則不準自行越過雙方劃定的分界線。
現在中國還是需要和蘇俄保持一個穩定的軍事同盟關係,中國需要扶持蘇俄來對抗德國,需要蘇俄來充當中國和歐洲地區的一個緩衝區,再者中國需要時間來消化西伯利亞和遠東這麼大片的領土,同時還要面對來自太平洋上英美日的挑戰。
對於中國來說,北方戰事已經可以暫告一段落了,戰略重心已經開始向太平洋和印度洋上轉移。
此外,和英美大力支援蘇俄對抗德國不同,中國在蘇俄最危急的時候給蘇俄提供了眾多軍事援助後,在蘇俄渡過了最為艱難的1941年的冬天之後,進入到了1942年後中國就減少了對蘇俄的大規模援助。
英美對蘇俄的支援力度就已經足夠大了,如果中國再增強蘇俄的實力,那麼蘇俄就會比歷史上更加快的擊敗德國,而這對於中國來說是極為不利的。
陳敬雲的心裡頭,是希望這場世界大戰能夠大的更持久一些的,最後是德國和蘇俄能夠一直打下去,然後讓這兩者都流盡了血。實際上和陳敬雲有著同樣想法的還有羅斯福,雖然英美現在支援著蘇俄,但是同樣有著讓德國和蘇俄一起完蛋的想法,要不然英美兩國也不會一次次的推脫蘇俄要求他們在歐洲大陸發動登陸作戰的要求了,哪怕是1941年冬天蘇俄最為困難的時候他們都沒有這樣做。
為了能夠讓德國和蘇俄的戰爭更持久一些,中國是一邊支援著蘇俄,而另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