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討論,一致判定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優勢最多隻能維持到1943年的6月份。”陳儀點頭道:“一旦日‘本海軍佔據不到優勢,那麼日‘本陸軍在澳大利亞的行動也就會直接失去後勤補給了!”
“哦!”陳敬雲聽到陳儀的肯定後眉宇就是皺了起來。
表面上看日‘本和英美的戰爭和中國沒有關係,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日‘本和英美的戰爭直接關係到中國在太平洋上的利益,甚至關係到中國和美國的對抗以及戰後的地位問題,重要性要遠超過普通人的想象。
陳敬雲最開始扶持日本對英美作戰,是因為他需要日‘本充當一個馬前卒的角色,從而然中國在避免向英美宣戰的情況下獲取足夠的利益。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陳敬雲希望用日‘本來消耗美國人的力量,歷史上美國在太平洋戰爭裡少說也傷亡幾十萬人,而且這還是日‘本沒有外援的情況下,現在日‘本有了中國的支援,各種戰略物資不缺,最最重要的是日‘本海軍現在有大把石油可以用。如此情況下日‘本勢必會造成英美更加大的壓力,這從日‘本進軍澳大利亞就可以看的出來。
而一旦在澳大利亞形成地面消耗戰,陳敬雲覺得以日‘本人打仗的性子,一個硫磺島就讓美軍死傷那麼多人了,現在來個澳大利亞戰役的話還不得讓美國人死傷百萬以上?
不過陳敬雲還是高估了日本人的戰爭潛力,按照這份報告的說法,如果中國不直接參戰的話,估計日本人一樣撐不過1945年啊。
而這樣一來勢必會影響中國的太平洋戰略乃是全球戰略,在陳敬雲制定的太平洋戰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就是日‘本和英美爆發戰爭,然後中國躲在後頭支援日‘本作戰,如果說日‘本人沒有和陳敬雲所期望的那樣堅持下來,並沒有比歷史表現好太多的話,那麼陳敬雲也就必須改變戰略方向了。
可是這一旦輕易改變的話,到時候就會容易引發一連串不可控的事情發生,比如陳敬雲一直極力避免的中美戰爭。
難道要想獲得太平洋上的利益就非得和美國人打一場?陳敬雲皺著眉頭思索著,可是這真要打的話,僅僅是常規戰的手段陳敬雲怎麼也是看不到全面勝利的可能啊!
難道真的要和美國人來一場天長地久的消耗戰,最後打到五十年代大家相互扔核彈?
如果不打,那麼又該如何?眼睜睜看著日‘本失敗,然後英美來個重返亞洲以日本為跳板包圍中國?
第八百三十七章 1942年的結束(一)
澳大利亞西北部的達爾文,這個充滿著西方建築風格的城市裡卻是出現了大量身穿黃色軍服的日‘本人,一輛輛吐著黑煙的日軍98式中型坦克和日‘本士兵們一隊一隊的走過街道,他們帶著勝利者的姿態,而街道兩旁則是有些一些神情落寞的白人,這些西方人看著街道上的這些日‘本兵,各自的神情都有著複雜。
不管如何,日‘本人終於是突破了英美聯軍的防線,跨過了大海登陸到了澳大利亞北部區地區,出現在達爾文這樣的城市當中。
1942年6月份日‘本對澳大利亞發動的登陸行動中,由於規模極為龐大,所以也並不是侷限在一地,而是先後在澳大利亞東北部的約克角半島進行了前期登陸,趁著吸引了大批英美聯軍守備部隊的注意力時,日‘本又是選擇在澳大利亞的西北部地區的一個偏僻之地發動了大規模登陸,登陸部隊雖然遭到了沿海守備部隊的阻擋,但是並不多,登陸日‘軍很快就是向東北方向發起了猛烈進攻,然後用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了達爾文,從而獲得了日‘本在澳大利亞西北部區的第一個真正立足點,而日‘本也是利用這個港口城市向澳大利亞西北部輸送了大量補給武器以及兵力增援。
增援部隊裡還有日‘本陸軍當中為數不多的裝甲部隊,日‘本的裝甲部隊以98式中型戰車、96式輕型戰車為核心組成了機械化兵團開始深入澳大利亞的西北部區域。
日‘本之所以能夠在澳大利亞的登陸行動中如此順利,除了日‘本海軍牢牢的掌控了制海權,並英美海軍擋在了外頭外,也是因為英美聯軍的地面力量不算太強有關,英美聯軍雖然連續向太平洋戰區增援兵力,但是之前在雙方爭奪大小島嶼,尤其是在進行新幾內亞島以及附近島嶼的爭奪戰時,雙方進行了慘烈的戰鬥,日‘本軍人再一次發揮了他們的武士道精神,雖然在武器裝備上遠遠遜於英美聯軍,但是東方軍人血戰到底的那種精神卻是西方軍人永遠都無法體會的。
再者日‘本陸軍雖然先後兩次敗於中國陸軍之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