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銷的角度而言,中國的F4戰鬥機是三十年代後期最為成功的一款戰鬥機。
軍火銷售中,中國的飛機比軍艦好賣多了,甚至比陸軍裝備都賣的好,陸軍裝備主要是外銷給盟國和關係密切的國家,純粹是依靠政治優勢,而海軍艦艇主要是依靠價格優勢來進行競爭。但是中國的軍火銷售中,唯一可以依靠效能優勢的也就只有空軍的作戰飛機了。
中國的空軍發展一直都是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一系列的中國戰鬥機都是極為出名的,從一戰初期開始,中國的F1戰鬥機就是銷往英法俄三國,二十年代的F2戰鬥機外銷情況不算太好,但是這主要是受到戰後各國裁軍的影響。但是三十年代後,中國的F3戰鬥機外銷情況就是好了很多。對於一些沒有政治因素影響的中小國家而言,購買軍艦的第一選擇是英國的話,那麼購買飛機的第一選擇就是中國了。
泰國空軍也不例外,甚至在泰國和中國關係變得密切之前,泰國籌建空軍的時候購買的就是中國的飛機,從開始的F2到F3再到F4,泰國空軍所用的飛機基本都是從中國進口的。
之所以這樣,和中國的航空業發達是有著極大關係的,當各國還停留在雙翼‘飛機研發的時候,中國在二十年代就已經是開始服役全金屬單翼‘飛機了,而當各國戰鬥機的最高速度還停留在三百公里的時候,中國的F3戰鬥機已經是達到了三百五十公里了。當各國還在為了對抗中國F3戰鬥機而努力研發全金屬單翼‘飛機的時候,中國的F4戰鬥機早就已經大規模服役了。
比如在西方世界中現在最為出名的德國BF109,英國的噴火等,基本都是1935年後才開始研發,1939年戰爭前夕才大規模服役,而那時候中國的F4戰鬥機早就已經形成戰鬥力了,並且新一代戰鬥機F5都開始服役了,從飛機效能上來說基本上領先了足足三四年,而這個三四年對於三四十年代的戰鬥機發展而言,這個三四年的技術優勢已經是非常大了。
有著如此優勢的中國航空業能夠得到眾多中小國家的飛機訂單也就不意外了。
而在1939年後,歐洲那邊亂成一團,英法德都不可能太外銷售戰鬥機,日‘本中也有幾款不錯的戰鬥機,比如海軍的零式,但是日‘本的產量太少,他們自家都不夠用,也不可能對外大規模銷售,美國現在還沒有開始發力,他們的幾款戰鬥機效能都不算太好,再者現在世界大戰前夕各國基本都不會把最先進的戰鬥機對外銷售,中國就沒有把F5、F6、F7等系列先進戰鬥機往外賣嘛,大規模外銷的還是三十年代中期就大規模服役的F4戰鬥機。
而中國對泰國銷售的飛機,現在就用到了法國人的頭上,這讓法國人大為不滿。
看著頭頂上的飛機已經飛遠了,下面的這幾十號法國殖民地軍隊的軍人才是開始重新行動,他們要去增援一個法軍據點。
自從泰國對維希法國所屬的印度支那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後,維希法國的殖民地軍隊自然不可能直接投降,好歹還有一萬多人呢,他們也是進行了堅決的抵抗。
法國人雖然在歐洲戰敗了,但是那是因為他們所面對的是德**隊,並不是說他們的軍隊就不堪一擊了,實際上儘管他們在越南、柬埔寨地區的軍隊只有一萬多人,但依舊讓泰國陸軍吃足了苦頭,一次戰鬥中法國的一個連擊退了泰國陸軍的一個營的進攻,然後在阻擋了長達五個小時後成功撤退,這一次的戰鬥讓泰軍損失了一百多人,而法國人留下屍體只有十幾個人而已。
泰軍的進攻初期損失頗大,這讓泰軍中的中**官顧問們大為不滿,向國內發揮的報告中稱泰**隊空有數十萬大軍,但是隻是徒有其表而已。
南京陳敬雲看著這些報告,卻是沒有皺眉,對於泰軍的戰鬥力低下他是有著心理預期的,本來也就沒指望過這些泰國人能夠有多能打,有著損失也是在預期之中。
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到中國在亞洲地區的佈局,畢竟泰軍的戰鬥力再差,好歹也有好幾十萬號人呢,幾十個人打一個總不成問題吧,維希法國的殖民地軍隊失敗只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也不用太久。
“維希法國那邊已經是對泰國和法國之間的戰爭提出了正式抗議,德國人也是希望我們對正常戰爭進行調停!”顧維鈞如此說著。
身為外交部總長,這個年代最重要的中國外交家,顧維鈞對中國目前所採取的戰略是知道的,但是他和眾多的軍方要員期待參戰不一樣,顧維鈞是反對中國參與日‘本進攻印尼或者泰國進攻維希法國的戰事中的,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