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部分(1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因此如果從天空上俯視而下,就可以看見這個小小的公路里擁擠了差不多十輛的坦克,而同樣還有五六輛坦克活動在公路南面。而於此同時,公路北面的諸多德軍也是控制著各重要據點,面對第把裝甲步兵營和第5坦克營的聯合進攻,德軍也是用大量的火箭筒等武器進行反擊。

當那兩輛T18坦克脫離公路,並進入了公路北面的一個凹型地區後,這兩輛T18坦克就是利用這一凹形地區躲避公路北部臨街建築上的德軍火力,並且透過對凹形裡頭的一條小巷子對不遠處的德軍進行壓制,一發接著一發的105毫米炮彈是陸續被髮射而出,在不遠處掀起了一陣陣龐大的爆炸煙塵。

此時此刻,伊方圓正在公路南面,透過斷牆上的小孔時刻注視著前方的戰鬥,並時刻用無線電話下達命令。

“235號,238號立即釋放煙霧。”伊方圓對著無線電說了這一句後,然後又是拿起另外一個步話機,然後道:“敵軍火力已經被壓制,可以進入!”

隨著他的命令被傳達,那三輛步兵戰車也是高速開上了公路,這剛上公路的時候似乎就是被德軍發現了,一連串的子彈就是打在了其中一輛步兵戰車上,不過這並沒有阻止這三輛步兵戰車的衝鋒,這三輛步兵戰車並沒有在公路停留多久,很快就是越過了公路到達了對面的一段廢牆之下,緊接著這三輛步兵戰車就是開始了倒車,把車位對準了北部,當倒車完畢後,步兵戰車的後門就是被打了開來。

“快,下車,快!”林少尉大步下了車後,半蹲著身子的他繼續高喊:“按照預定計劃,一組建立火力點,二組警戒西面,三組警戒東面!”

這三輛步兵戰車一共運輸了二十一名突擊隊員,這二十一名突擊隊員由林少尉指揮,攜帶的武器裝備比較多,除了1944年式自動步槍外,還有1943年式通用機槍,火箭筒等。

這些人下了車後,一個個都是貓著腰,然後架設機槍的架設機槍,執行警戒任務的執行警戒任務。

整個過程連十五秒都不到,這二十一個人就已經是建立了初步的火力點。而此時,那三輛步兵戰車已經是加大了馬力回去了,它們還得運輸第二波的突擊隊員。

而這個時候,德軍的反撲也和預料中的一樣來了,面對北面裡不時晃動出顯的德軍身影,林少尉依舊是沒有任何表情,而那中士機槍手則是時不時的扣動扳機,嘴裡還叫嚷著:“打死你們這些德國佬!”

第九百九十章 塞薩洛尼基之戰(四)

林少尉所率領的第一波突擊小隊只有二十一個人,但是他們所攜帶的各種輕武器所能發揮出來的火力卻是非常密集,其中有三挺1943年式通用機槍,這款機槍也是中國陸軍自三十年代後到現在為止所研發的唯一一款班組機槍。

中國陸軍裝備的班組機槍大體上可分為三個時期,最開始用的就是內戰期間的進口並直接仿製的麥德森輕機槍,國內統一後陸軍開始全面換裝6。8*50標準的步槍彈,並相應研發出了1916年式步槍,1916年式輕機槍。而這個1916年式輕機槍實際上就是麥德森輕機槍的口徑縮小版本。但是實戰效果非常差,很快陸軍就是研發了1921年式輕機槍,並在二十年代全面裝備陸軍,而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裡,陸軍一直都是把1921年式輕機槍作為標準的班組機槍使用,雖然有著諸多的改型,但是整體上變化不大。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二戰初期,也就是1939年後,隨著中國陸軍全面換裝火力更為強大的1937年式半自動步槍,老式的1921年式輕機槍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班組火力的需要,所以當時陸軍就開始研發更新一代的班組機槍,在參考了各國列裝的現役輕機槍後,提出了新式通用機槍的方案,經過多年研發試驗後在1943年定型,並在同年開始裝備陸軍。該槍繼續使用6。8*50標準的步槍彈,可以採用30發的彈夾供彈,同時也可以直接採用彈鏈供彈,氣冷式的槍管可以隨時更換。威力和精度這些就不說了,和老式的1921年式輕機槍差別不大,但是火力持續性確實比1921年式輕機槍好太多,所以很快就是全面裝備陸軍部隊。

目前來說,中國陸軍的機槍大體分為三種,一種就是1943年式班組機槍,第二種就是7。92毫米機槍彈的1932年式風冷式重機槍,主要是作為營連級別的支援火力以及作為車載機槍使用。再有就是12。7毫米口徑的高平兩用機槍,主要用來防空使用。

1943年式輕機槍列裝後,總算是擺脫了1921年式輕機槍時代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