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他們的電視制導炸彈是仿效中國海軍現役的電視制導炸彈,故而大小上也非常類似,中國海軍目前現役的1943年式電視制導炸彈中,去年參加了對日作戰的經過多次改良的1943年式G型電視制導炸彈,中國海軍內部簡稱之為G型航彈。當初由於作戰目標是英日美三國海軍,而這三國海軍都是擁有大量厚實裝甲的戰艦的,所以就要求改型航彈具備卓越的穿甲能力,而高空水平投擲穿甲航彈的話,重量越大穿甲能力自然也就越大,所以G型航彈的重量是高達兩千公斤,這換算成西方國家常用的磅來換算,那就是四千五百磅,而要知道,二戰中各國海軍常用的航彈,前期實際上是以五百磅、一千磅為主,後期各國陸續採用兩千磅的炸彈。
比如中國海軍中的1942年式K1000型航彈,就是中國海軍在二戰這幾年裡所採用的主力航彈,標稱擁有一千公斤的彈重,但實際重量其實只有九百公斤多點。就威力來說,實際上和西方國家的兩千磅航彈是同一個等級。其他的幾種比如39年式K500航彈,41年式K250航彈,實際重量都達不到標稱的整數,實際上整數是採用英鎊來計算的,分別是五百磅、一千磅、兩千磅。之所以沒有直接採用磅這個單位來稱呼,是因為早年的海軍航彈是從空軍那邊繼承過來,而空軍和陸軍可和海軍不同,空軍和陸軍採用的是公制。但是海軍卻是採用英制。
這裡頭的差別可以從他們的主炮口徑就可以看的出來,陸軍火炮是75毫米、105毫米、155毫米等,但是海軍火炮卻是以英寸劃分,比如十六英寸、十二英寸、八英寸等。其中僅有的幾個少數共同點恐怕就是幾款防空炮了,比如20毫米防空炮、四十毫米防空炮以及七十五毫米防空炮。
而中國海軍中服役的1943年式G型航彈,其四千五百磅的重量賦予了它強悍的穿甲以及破壞威力,目前世界上的任何一款戰艦,包括最新銳的美國衣阿華級戰列艦都扛不住G型航彈的打擊。
中國海軍可是希望這款航彈能夠給美軍裡的一大票新銳戰列艦以及大型航空母艦造成有效打擊的。
其實之所以造的這麼大,除了對穿甲以及爆炸威力的需求外,同樣也和電視制導引導系統的重量和外形比較大有關,其次就是電視制導系統加上改裝轟炸機的費用都極其高昂,這花費龐大之下海軍就更希望G型航彈擁有足夠大的威力,不然實在對不起整個系統那高昂的費用。
中國的G型航彈的部分技術被德國人獲得了後,他們仿製出來的電視制導炸彈自然也是同樣龐大無比的。
那些高達兩噸的電視制導炸彈從空中滑落,其龐大的體型甚至就和一些輕型戰鬥機相當,這年頭戰鬥機的重量也才四五噸左右,而一些比較簡陋的輕型戰鬥機,也就兩三噸而已。
當德國人的飛機投下了這十多枚體型龐大的電視制導航彈後,立即就是給海面上的第73分艦隊的人給發現了,一開始他們還以為是德國人的戰鬥機,但是沒多久就是發現他們並不是,而是一種可以進行機動降落的制導炸彈。
興都號的聯合作戰室裡,看著雷達上如此明顯的訊號,洪容翰也是猜出來了德國人投下的是什麼。
“沒想到德國人的制導炸彈也發展到這個地步了,竟然干擾不了!”洪容翰如此說著。
德國人的制導炸彈發展的很早,前幾年還有不少的實戰效果,但是他們的制導炸彈抗干擾實在太差,在大西洋以及地中海作戰的盟國海軍裝備了大功率的干擾裝置後,德國人的制導炸彈也就沒有用處了。
第七機動艦隊裡的大小艦艇,也都是裝備了干擾裝置的,但是洪容翰卻是發現自己的干擾裝置並沒能成功干擾到德國的制導炸彈。而這就已經說明,他們的制導炸彈在抗干擾這一項上已經取得了不遜於中國的成就。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天空中的那十幾枚航彈也是高度越來越低,而其中至少有四枚航彈都是瞄準了興都號而去。
興都號此時也是作著最大的反抗,防空火炮的射擊就沒有停止過,此時在防空指揮室的指揮下,大量七十五毫米以及四十毫米的防空火炮在火控雷達的引導下,試圖攔截這一批的航彈。
“打中一枚了!”防空指揮室的人看著天空中突然爆發出來的一陣劇烈爆炸,握緊了拳頭。
“好,我就不信他們還能突破我們的防空網!”
這超大號的電視制導炸彈雖然說威力龐大而且可以遙控制導,但是對於興都號來說,打他們也就相當於攔截敵人的戰鬥機,雖讓他們的體型那麼龐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