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部分(2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德國國防軍的將領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的掌控德**隊,執政德國政府。也就是說,德國必須有強大的武裝部隊才可能逼迫盟軍和蘇軍和他們進行和平談判。

如果是話在座諸位無法掌控軍隊,任由德**隊崩潰的話,那麼就失去了和中國合作的資本,更失去了和盟軍以及蘇軍談判的基礎。到時候陳敬雲必然會毫不猶豫的放棄他們,最好被迫選擇和英美蘇三國瓜分德國,一個連本國權力都無法掌控的叛變者,是不可能和陳敬雲合作的。

所以在座諸位德國國防軍高層最為困難的並不是刺殺希特勒,而是該如何在成功刺殺希特勒後以最短時間內掌控權力,以確保德國不會因為希特勒的死亡而陷入全面崩潰。

對於陳敬雲來說,一個能夠保持穩定同時擁有強悍力量的德國才是合作的盟友物件,而不是一個全面崩潰的德國。

因此刺殺希特勒只是他們諸多計劃中的一環,更多的工作是軍事政變上,包括短時間內剷除納粹黨的死忠,獲得柏林,拉攏在外軍方高層將領的支援等等,這些才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就當這些人連續不斷密議,而且和一個個在外的軍方將領進行聯絡拉攏的時候,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也是正式開始了。

這一次刺殺希特勒,實際上在很久之前就開始策劃,甚至為了挑選刺殺人員都花費了許久,最後政變將領拉攏了陳敬雲身邊的一個女秘書,獲得了希特勒近期的日程安排,然後用負責安排希特勒安保工作的希特斯上校親自安排刺殺人員接近希特勒。準備在希特勒離開地堡的短暫時間裡進行刺殺。

為了刺殺的成功,整編軍官安排了一位王牌狙擊手進行遠距離的狙殺,如果這都殺不了希特勒,那麼裡特斯上校就會親自出馬,用他的手槍瞭解希特勒的生命。

政變將領們能夠拉攏到那麼多人員參與進來,自然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隨著盟軍、蘇軍以及聯軍的逼近,是個德國人都知道繼續下去肯定會戰敗而且被瓜分的,而這個時候政變的將領們說,只要我們把希特勒殺了,獲得德國政權,中國人就會全力支援德國,避免德國被瓜分的命運後,很多人都動搖了。而另外一方面,希特勒這段時間來已經是越來越瘋狂,完全失去了前幾年的那種理智,1945年狀態的希特勒和1941年之前的希特勒幾乎就是兩個不同的人。戰略指揮的連續失誤就不說了,而且當年希特勒執行對對話拉攏外交中,沒能把中國拉上軸心國戰車就算了,竟然到最後還讓中國對德國宣戰,儘管這種事情對於希特勒來說冤枉的很,他又不是說不想拉攏中國,而是陳敬雲實在不給他這個機會。但是民眾和那些將領們卻不是這麼看,在他們看來,德國之所以會出現現在這種亡國滅種的危機,完全是因為希特勒的責任。

人們總是習慣把任何錯誤都怪罪到領導和身上去。

當諸多德國人認為希特勒已經無法帶德國走出困境的時候,他們就毫不猶豫的選擇拋棄了他。

這裡頭不但有諸多國防軍高層將領,就連他身邊的人員也是這麼認為,不然維茨萊本等人也不會拉攏到希特勒身邊的那麼多人一起參與刺殺了。

可惜這個時候的希特勒還不知道,他幾個月前遭到的那場刺殺和今天的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當初只是少數幾個政變軍官參與了刺殺,而現在,卻是連他身邊的親密人都參與了刺殺,當安保人員都參與了刺殺的時候,誰都無法挽回希特勒的生命了。

午時十六點二十分,某棟四層廢墟小樓的樓頂裡,兩名身穿德**服的軍官趴伏在樓頂上,他們的中其中一人手中是一把二戰德軍狙擊手最常使用的毛瑟98K步槍,不過步槍上的瞄準鏡卻不是戰爭前期的三、四倍瞄準鏡,也不是戰爭後期使用的六倍瞄準鏡,而是非制式的八倍瞄準鏡,和年初刺殺陳敬雲的狙擊手刺客所使用的步槍上的瞄準鏡是同一個規格。

這刺殺的是希特勒,自然不能用大路貨色來籌數,不但瞄準鏡是八倍的,就連手中的毛瑟98K步槍也是從數百把98K狙擊步槍中挑選出來精度最好的。

有了好武器,還得有射擊技術最為頂尖的射手,而這個射手名為安德里少校,乃是德軍里名副其實的一名王牌狙擊手,在東線射殺了無數蘇軍士兵,其中能夠確認戰果的就有超過百人,無法確定戰果的更是數以百計。

至於他加入刺殺希特勒的行動中來,理由和其他參與刺殺計劃的軍官一樣,他認為希特勒已經是德國的最大障礙,必須除掉。

他的助手此時已經正在望遠鏡觀察著不遠處的一棟小建築,這棟建築看起來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