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地盤,哪怕對方是天王老子也照樣打啊,可是張學良這個窩囊廢手握數十萬大軍竟然一槍不放就把地盤都送人了,堪稱是華夏幾萬年來最窩囊之軍閥了。
而這些事情和現在的陳敬雲無關,再說了,這年頭隨便拉出一個人來在後世裡都是大大有名的,袁世凱,孫文,黃興,馮國璋這些人都是手下敗將了,而段祺瑞還主動投靠了自己去當了參謀部常務次長,這所謂的名人陳敬雲見的多了也就沒有什麼其他感覺了。
最開始接見了一大批軍政要員後,又是參觀視察了後,陳敬雲就在居仁堂裡邀請了各國駐京外交官會面,這一次的會面算不上正式,只是一個普通的酒會而已,而會中也沒有談什麼實際性的事務,都是客套了幾句就了事了。
實際上,現在的各國外交官很多已經離開北京前往南京了!南京共和政府和北洋政府進行了所謂的第二次南北和談後,北洋政府就算是徹底消亡了,就連段祺瑞和黎元洪都已經抵達南京任職,各國的駐華外交中心自然也就從北京移向南京。
儘管前些時候很多人心中都猜測陳敬雲會不會把首都遷移到北京去,但是陳敬雲和政務院以及軍方的沈綱等人經過了多次的討論,商討了利益得失後,終於決定把首都留在南京,而不是搬遷到北京去。
首都之爭在第一次南北和談的時候就已經爭論過,當時孫文等人要求在南京,而袁世凱要求在北京,拋開其他理由,最為重要的就是當時革命黨人的實力大多在南方,去了北京就相當於羊入虎口,同樣道理袁世凱的北洋體系根基也是在北方,要來南京的話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現在北方地區雖然大半已經被國民軍所掌控,但是河南、山西、陝西等地區依舊不在國民軍掌控中,而直隸、山東和東北等地區國民軍也才佔領了數個月時間而已,甚至連文官的派遣都無法做到,現在只是做到了軍事上的佔領而已,談不上徹底穩固了統治。
而國社黨的根基就是在閩浙兩省和蘇南地區,這一片狹小的區域就是國社黨的絕對控制區,國社黨在這一片地區幾乎是已經深入到了鄉村,尤其是閩浙地區的土地改革慢慢進行著的時候,國社黨的觸角已經是深入到了農村角落,已經做到了幾乎每一個鎮都建立了國社黨支部。
如此情況下,國社黨自然是想要把首都放在自家地盤上,陳敬雲也沒有準備吃飽了撐著去北方找罪受。至於事關的國防戰略以及對北方統治的需求,這實際上和把首都定在那裡沒有直接聯絡。
哪怕陳敬雲把首都搬到了北京,但是他也不會把江蘇地區部署的重兵抽調到直隸等北方地區來,對於現在的中國來說,浙江和江蘇這兩個省彙集的長三角地區就是中國的工業和經濟命脈,就算國民軍戰鬥力的直接來源所在,不管首都在不在南京,都註定了陳敬雲要在這一地區部署重兵的。而東北地區和北方是否會因此而動亂呢,這一點和首都也沒有直接聯絡,明朝的天子守國門還不是一樣壓不住滿清在東北的崛起,滿清的首都在北京,還不是一樣把朝鮮丟了一乾二淨,甚至連旅順都被人家佔了,連天津都不住駐紮自己的軍隊,渤海灣甚至連炮臺都不能修築。所謂的海防和陸防也都是一句空話。
從首都安全上而言,南京要比北京安全的多,雖然有個長江直通南京,但是隻要上海、江陰不失,南京無憂,至於上海,江陰和整個蘇南都丟了,那已經不是說什麼首都安全的問題,而是整個國家民族存亡的問題了。不像北京,現在的列強部隊是想去就去,連想要修炮臺列強都不准許,近代的北京,幾乎就是恥辱的代名詞了!
基於這些考慮,軍方和鄭祖蔭等人幾乎是統一支援在南京正式定都,如此一來所謂的首都之爭也就消失了,首都依舊是按照中華共和國臨時憲法所規定的那樣為南京。
南京共和政府明確表示不會遷都後,列強也是把外交中心放到了南京這邊,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各國的駐華公使館依舊還在北京,這一點連美國都沒有例外!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其最根本問題就是各國到現在還沒有公開承認過南京共和政府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各國既然都沒有承認,那麼自然也就不能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了。而這看似一句簡單的正式承認卻不是那麼簡單,至少袁世凱的北洋政府自從組建以來,內閣都換了好幾屆了但是依舊沒有得到列強的承認。
這種承認表面上看上去可有可無,然而這對於一個新成立的政府而言絕對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要雙方承認了,那麼才能進行正式的外交關係,而有了正式的外交關係南京共和政府才能代表整個中國和列強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