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部分(1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當然了,該謙虛的時候還得謙虛:“我可比不得你,你我同時畢業,我還只是小排長的時候,你都是白銀雙劍勳章的獲得者了!”

當年裴中校在1923年中日戰爭的時候,可是憑藉著無可爭辯的軍功撈到了白銀雙劍勳章,這在當時的一群軍校同學裡頭可是出了極大的風頭。

當然這些成年舊事裴中校是沒有什麼好自豪的了,當即道:“你我就不用相互吹噓了,你跟我說說,你的部隊準備的如何了!”

雖然裴中校的軍銜要高過甘少校,但這一次的作戰行動卻是以第13坦克營為主,他的52團只是配合而已,加上兩個人也沒有統屬關係,所以這一次的行動大家都算是平等關係。

好在兩人是同屆軍校的同學,往年也有過交往,所以也不用擔心出現合作不愉快的事情,不然換了個其他摩步團過來的話,很有可能就出現指揮上的一些衝突。

雖然作戰命令上已經說明這一次行動是以第13坦克營為主,不過具體的行動指揮上甘少校還是保持了低調的態度,主動和裴中校商量起來。

“這一次,我營的任務是突破前面敵軍的78號陣地,以側面支援我團的12坦克營。不過上午的戰鬥中,敵軍向這裡增援了約莫一個反坦克炮的中隊,行動中我營被擊毀了兩輛坦克,現在我營就需要貴部為我營提供掩護,派遣步兵部隊繞過他們的側面,打擊牽制敵軍的時候,我坦克營屆時會一鼓作氣直接衝上去,碾碎他們的防禦!”

甘營長一邊說著一邊指著桌面上的地圖。

裴中校聽罷後仔細看了看地圖:“這裡的地形有些崎嶇,不太利於你們的坦克行動啊!”

甘營長點頭:“的確如此,敵軍的陣地前面有著不少的山丘壕溝,而且他們的反坦克火力部署的很隱蔽,這貿然進攻的話,我手下的坦克速度上不來!”

第13坦克營是一箇中型坦克營,轄有的坦克都是T6坦克,而T6坦克的裝甲防護只有二十五毫米,而且是垂直裝甲,平心而論這種防護能力實際上也就是一戰後期水平,甚至略有不如。不管是中國裝備的37反坦克炮還是日軍的37毫米反坦克炮都可以在中近距離上擊穿T6坦克的裝甲。

T6坦克的優勢向來都不是防護力上,他的機動性和不弱的火力才是T6坦克的優勢。然而這種優勢在一戰末期乃是二十年代裡都還算得上優秀,但是到了三十年代後就已經明顯落後了,縱然T6坦克的C型已經換裝了新式發動機,但是換裝的新式發動機更多的是解決動力系統的穩定性,動力上並沒有增加太多,T6原型的速度就已經達到了三十公里,而T6C型的速度雖然略有增加,但是極速也只有三十五公里而已——

晚些12點還有一章

第六百六十三章 平壤城外的激戰(二)

雖然說中國還有馬力更強勁的汽油發動機,比如T9中型坦克上裝備的新式汽油發動機,但是T6式C型坦克速度上不去,並不是動力不夠充足,而是傳動和履帶的設計缺陷所致,增加了動力後速度也提高不了太多。畢竟T6坦克已經是一戰末期設計的坦克,當時各國包括中國在內的坦克技術都還有著極大的缺陷,在服役了這麼多年後,T6坦克的效能已經落後許多了。

中國陸軍自己也是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T6坦克裝備的數量不少,哪怕效能已經落後,但是也不能就這麼直接退役不用了,那麼是T9式坦克大規模裝備後,T6坦克也依舊會服役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可能說用T9式坦克一對一的把T6式坦克全部替換掉。

這速度本來就算不上快,而加上眼前的這片日軍陣地前地形不夠平坦,非常不利於坦克部隊的展開,所以才會讓日軍阻擋住。

不過這也算是正常事情,畢竟日軍裡的軍官也不是笨蛋,在部署防禦陣地的時候肯定會選擇地形好的,要不然只是在平原上挖道壕溝部署防線的話,中國的裝甲部隊一個衝鋒他們就得完蛋。

裴中校和甘少校商量了足足一刻鐘後,才算是商量好了詳細的作戰安排,然後就是各自準備去了,而不用半個小時,第52團的一個步兵連已經開始發起了試探性進攻,緊接著52團的523營在日軍的側翼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當52團發動著大規模的進攻的時候,當面的日軍雖然也是被迫抽調兵力到側翼進行防禦,而這個時候第13坦克營的甘營長已經是率領著他手下的三十餘輛坦克發起了進攻,跟在坦克營後頭的則是521營的徒步士兵們,這些士兵們要伴隨坦克一起行動,為坦克提供近距離的步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