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7。92重機槍實際上也是MG08重機槍在中國陸軍中的正式編號。
而迫擊炮變動也不大,雖然蕪湖重武器兵工廠設計改進了數種新型迫擊炮,但是這些增加主要是減少重量和增加射程和精度,更主要的是工藝上的一些改進,這些新舊迫擊炮的區別並不會影響到部隊的使用,唯一不同的就是中國陸軍中除了大規模列裝60毫米和80毫米迫擊炮外,也開始依照1915年編制大規模列裝120毫米重型迫擊炮,按照每個師列裝一個營十二門給各師配屬了一個重型迫擊炮營,此外還獨立編立了數個獨立迫擊炮團,中國陸軍對120毫米重型迫擊炮的大威力是極為喜歡,雖然射程上不如仿製日‘本41式山炮的1915年式山炮,更是遠遠不如仿製日‘本38年式野炮的1916年式野炮,但是其120毫米的口徑賦予了它龐大無比的威力,其爆炸威力是國民軍大量裝備的105毫米榴彈炮都要自嘆不如的。
而相對於105毫米口徑火炮的昂貴价格,120毫米重型迫擊炮算得上物美價廉,所以這才導致了中國陸軍中大量裝備120毫米重型迫擊炮,不但每個師裝備了一個營十二門,而且還編成了五個獨立迫擊炮團,總裝備量已經高達八百餘門之多。
中國陸軍大力發展迫擊炮的同時,對於傳統火炮的發展更為重視,透過這三四年的陸續換裝,目前中國陸軍中的各師炮兵團已經全面換裝1915年式75毫米山炮、1916年式75毫米野炮以及它們的同型火炮,比如部分日造和美造的41式山炮以及38式野炮,這也就是造成了目前中國陸軍和日‘本陸軍裝備了同一種75毫米的陸軍支援火炮,當然了日‘本人沒能從中國手中收到一毛錢的專利費。而之前裝備的部分舊式型號的火炮自然也不可能說都一股腦扔了,而是按照型號各自編為獨立炮兵團。
每個年好幾個億的軍費砸下去後,已經讓中國陸軍的各師炮兵團擁有了齊裝滿員的炮兵團。
除了這些師屬重武器外,中國陸軍在大口徑火炮上也是投入了重資發展,先後建立了多個大口徑炮兵團,包括裝備二十四門1915年式105毫米榴彈炮和十二門1916年式75毫米野炮的獨立野戰炮兵團;裝備十八門1916年式155毫米榴彈炮的獨立重型榴炮團,裝備十八門197年式105加農炮的獨立野戰重炮兵團,裝備九門1918年式155加農炮的獨立野戰重炮兵營。
而截至1919年6月為止,中國陸軍中裝備的各式新舊75毫米火炮已經達到了近兩千門,而且由於去年開始把簡編制改編為整編師,所以所需的75毫米火炮數量大幅度增加,未來一年內有望達到兩千三百門以上,此外還有105毫米榴彈炮一百三十餘門,155榴彈炮五十餘門,105毫米加農炮五十餘門,155毫米加農炮二十餘門,以上各型火炮加起來,不包括大量的迫擊炮在內,中國陸軍的傳統火炮數量超過了兩千五百門。
而且這個火炮數量還在快速增加中,增加的部分主要集中在105榴彈炮和155榴彈炮上面,尤其是105榴彈炮由於重量輕,威力也不小,軍方一直都想要更多的105榴彈炮甚至是直接進入師屬炮兵當中,不過受限於價格以及生產能力的影響,這一目標遲遲沒能實現,然而陸軍卻是一直再往這個方向上走,遲早是打算跟上列強的步伐讓大口徑火炮配屬到師的。
實際上現今的中國大部分軍工生產能力都是用於對俄出口上,現在中國的軍工企業可以說已經是建立了一整套的俄國標準的軍工生產體系,從M1891步槍再到122毫米榴彈炮以及各種子彈炮彈,刺刀、軍服等軍事物資的生產幾乎是一條龍的服務,而和蘇軍已經進行了近一年戰爭的俄羅斯國防軍中的軍械物資幾乎全部都是中國所提供的,當然這並不是中國無償供給,而是俄國臨時政府自己用黃金庫存支付一部分,另外英法美三國聯合支付剩下的一部分。
對比下陸軍這幾年的澎湃發展,從統一前的不過六十萬餘兵力增加到現在的一百二十餘萬兵力,火炮數量翻了一倍不止,就會感到這幾年中國海軍和空軍的發展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
而這種陸軍大規模擴張的背後,所隱藏著的卻是遠東地區隨時都會爆發的中日戰爭,現在有著歐洲戰爭可以緩解著中日兩國那激烈的軍事和經濟貿易衝突,而一旦歐洲大戰落下帷幕,失去了歐洲這個大市場後那麼中日兩國的進出口貿易幾乎肯定的會受到重創,而到時候這兩國都把出口貿易集中到了生絲、輕工業低技術含量產品的國家就會為了出口市場乃至中國本土市場而大打出手,失敗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