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
按照正常情況如果這兩個人如果身體狀況不出現太大的變化,不像安華林那樣身體糟糕到無法處理政務的話,那麼他們還是可以繼續再幹個十來年的。這幾年來南京共和政府裡頭雖然陸續有高層辭職退居幕後,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身體的原因。當年跟著陳敬雲起家的安華林福州起義時就已經五十六歲了,隨後安華林跟著陳敬雲走過了他人生總最為燦爛的十年,不但任職了多年權勢滔天的財政部總長,1915年後更是進一步坐上了政務院院長之位。而這個職位對於皇帝時代或者是現在陳敬雲獨裁的年代裡,已經是人臣可以爬上的最高位置,再上一步那就是陳敬雲的位置了。這幾年來說安華林沒有坐一坐陳敬雲屁股下的那股位置的想法是騙人的,但是他到底是沒有了希望,一屆政務院院長還沒有幹滿,他就已經是連續中風數次而住院,到了1919年的時候他已經是完全放下了政務院的日常工作了。到了1920年第二屆總統選擇換屆的時候,安華林也是沒了爭奪的心思,主動請辭了政務院院長一職,陳敬雲也就順水推舟讓他退了下去。
類似安華林這樣的人在中**政高層裡有很多,國民軍體系是年輕,但那是指1913年的時候,而主要指的是軍方,並不是說政府方面。其實政府方面絕大部分的人都是四十五歲以上的老官僚了,向馬寅初這樣三十多歲就身居高位的官員並沒有多少,其他的安華林、洪子泰、乃至鄭祖蔭這些人到了今天都是六七十歲的人了,而這些人都算得上是開國功臣,所以儘管年紀大了但是依舊一個個都佔著位置,而大量近十年內從中層慢慢爬起來的四五十歲的那一群官員們大多數還是待在省府裡又或者是在院部裡擔任司長、處長之類的職位,如果這些開國的老頭子們不退下去,這群四五十歲的壯年官員們估計還得繼續等十幾年才能爬上去,而等到他們爬上去的時候都是六七十的,再掌權兩屆十年的話那也是七八十了,這種情況陳敬雲是不希望看見的,軍政高層雖然太年輕了不行,但是太老了也不行,最好是五十歲左右就能夠上來,然後幹個十幾年在六十五到七十歲之前退休養老,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穩定而健全的權力更替體系。
同樣的情況也存在軍方當中,陸軍要好很多,大多數人都還很年輕,但是海軍裡情況就糟糕的多了,一大票海軍將領都是六十多歲的人,中國海軍裡頭的少將年紀低於五十歲的屈指可數,大多數都是五十以上的,而中將軍銜的除了宇文濤外其他全都是六十歲以上的老人了。
軍政高層老齡化的問題已經慢慢出現,而對於陳敬雲老說年齡其實並不是問題的重點,問題的重點是:這群老人大多數都是跟著他一路走過來的,位高權重已經十餘年之久了,比如薩鎮冰這個海軍部總長已經當了足足十年,是時候退下來了。
第五百五十三章 戰後經濟危機
陳敬雲當年為了拉攏海軍,同時也是為了保持海軍的戰鬥力可以說是全盤接受了前清時代的海軍,不但軍官還是士兵他都是繼續用著,薩鎮冰和程璧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了。而這些年來海軍也和陸軍以及空軍不同,陸軍和空軍都是陳敬雲一手建起來的,可以說是被陳敬雲掌控的很徹底,但是海軍方面陳敬雲很多時候只能是在大方針上指導指導,實際事務就很少插手,要不然當年陳敬雲也不會驚訝於海軍那群人竟然沒有自己的吩咐就去試驗航母甚至改裝航母了。
雖然說海軍依舊是聽從陳敬雲的號令的,但是這種狀對於習慣掌管一切的陳敬雲而言多少不舒服,這些年來一直也是在海軍中培養自己的嫡系力量,宇文濤在陳敬雲的支援下已經晉升為中將,並且擔任了海軍部作戰司的司長,海軍部裡可沒有參謀部這種機構,所以海軍部裡的作戰司也不同於陸軍的作戰司,反而是更像陸軍作戰司的上級機構參謀部,又或者是其他國家海軍中的海軍作戰部之類的機構,主要擔負全海軍的戰略制定規劃以及在戰爭時期直接指導海軍各艦隊作戰,要不然也不會是宇文濤這個海軍中排名前幾位的中將來擔任司長了。
陳敬雲要培養嫡系力量,要掌控海軍力量的心思雖然沒有明說但是那些部下們都是跟著他差不多十年以上的老人了,也是陸續看出了這種苗頭,所以一些年紀大一些的人都是開始主動讓位。
而這個主動讓位也並不是說就是把權力都讓出去了,而是退居幕後,比如說在軍工行業中舉足輕重的唐輝康,他一樣也是辭去了職位,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淡出政界而是繼續以陳敬雲私人工業顧問帶著,影響力也並沒有減弱多少。再比如薩鎮冰,他要是從海軍部總長這個位置上退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