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修補補改一改就和直接用了。
當各國空軍的飛機設計研發還徘徊在二百公里時速的時候,中國空軍就已經把戰鬥機的速度瞄準到了三百五十公里以上了。
秦國鏞繼續說著:“為了達到空軍方面的設計要求,我們公司設計的時候大膽的採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包括機載小型通訊系統,全封閉滑蓋式玻璃座艙以及設計採用六百馬力以上的風冷式發動機!”不過說到這裡的時候,秦國鏞卻是苦笑一聲後道:“由於設計指標過高,這些子系統也不是我滁州飛機公司自己可以搞定的,這個通訊系統是福樂公司那邊的專案,他們的研發雖然也算順利,但是要拿出試驗產品出來還得幾年時間。而動力系統上海動力公司也是有些困難,根據他們的說法,限定了發動機重量的前提下,能夠拿出五百馬力的發動機就已經很困難了,而要六百匹馬力的話,怕是非常困難!”
陳敬雲看著眼前這架雖然其貌不揚的模型飛機,他也知道這只是一個概念機,一個連子系統都沒有完成研發的概念機,儘管短時間內看不到成品,但是空軍和滁州飛機公司的研發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你們的路子是正確的,航空技術的發展是不會停下來等我們的,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提前開始研究,笨鳥先飛嘛,我國的各項工業基礎比如英法美等國,但是我們提前幾年時間,比他們花費更多的力量,總是能夠把東西給研製出來的!”陳敬雲如此說著,很多事情不是說很困難就不去做了,有些事情明知道很苦難,但是也要咬緊了牙關硬頂著上去的。
不但是航空技術是如此,其他的新技術研發都類似,比如關係到全國人吃飯問題的雜交水稻的研究,誰都知道很難需要花費的時間是以數十年來計算的,但是農林部依舊每年投入了大批資金進行研究。再比如那些新式合金材料的研發,這些關係到整個工業基礎的基礎材料研發更為苦難,但是江餘礦業和東南鋼鐵這些基礎材料的研發公司依舊每年投入了重資進行研發,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不落後於他人嗎,這些東西難道可以說因為耗資巨大,研究起來非常困難就不研究了嗎?絕對不是。
再比如核物理研究,陳敬好多年前就開始從華夏銀行拿錢出來建立了核物理研究室對核物理進行理論研究了,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投下去的錢沒有一千萬也有七八百萬了,但現在除了一些理論外連個鴨蛋都沒給陳敬雲弄出來,陳敬雲琢磨著要等這群人把和核彈的理論完善下來都得好多年以後了,至於什麼時候才能弄出核彈,說實話陳敬雲自己心裡也沒底,他也不知道要把核彈弄出來還得投入多少錢。反正現在是一年比一年花錢,尤其是建立新實驗室和購買各種試驗裝置的花費,就連陳敬雲這個大金主都是感到了吃力,哪怕是他個人再有錢,估計也就只能支撐前期的理論研究了,等過幾年核彈的研發進行實際試驗階段的時候,陳敬雲是準備讓國家接手了,畢竟到時候需要的花費是他個人無法支撐的,他雖然是華夏銀行的大股東,但是也不能一直無節制的挪用大批的現金投入到核物理研究裡頭去。
但是研究核彈那麼困難,需要的資源是個天文數字的話難道就可以停手不研究了嗎?肯定是不行的,從設立和物理研究所的那一天起,陳敬雲就是下定了決心,那麼餓著肚皮也得把核彈給搞出來,只要把核彈給研究出來了,才能讓中國在未來的世界局勢裡頭立足於不敗之地。
所以有些東西並不單單純的用金錢這些代價去衡量,因為這些東西不是要去花多少錢的問題,而是不管多少錢你都得買的問題。
雖然和核彈、雜交水稻這些國家基石的研究比起來,新式戰鬥機的研究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卻也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重要專案了。
看著這個下一代飛機的概念機後,陳敬雲又是觀看了同樣是滁州飛機所生產的B4轟炸機的飛行表演。
這個B4轟炸機和F2戰鬥機一樣,同樣是全金屬製造,大量採用了鋁合金和輕質鋼管,飛行效能上大大提高的同時也讓它的造價急劇攀升。
這些年飛機的價格是越來越高,中國剛裝備飛機那會一架飛機才三四千元呢,而現在呢全都是已經上萬甚至好幾萬了。
前幾年還好,B3轟炸機最後一架改進型號的B3轟炸機在1921年出廠價是一萬六千元,同樣已經停產的F1戰鬥機在1919年的時候出廠價是九千元。
而這兩種飛機停產了後,作為接替型號的B4轟炸機的價格卻是直接攀升到了三萬六千元,F2戰鬥機也不便宜,空軍版本的最新型號的出廠單價是一萬八千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