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戰部隊裡發揮出龐大的影響力的,等真的有戰爭爆發時,到時候陳敬雲才會成立集團軍、戰區等高更級別的指揮機構,然後任命這些上將擔任司令。至於和平時期嘛,這些軍方大佬們還是老老實實在陳敬雲身邊待著吧,省的陳敬雲天天擔心那些在邊陲之地率領重兵的軍方大佬叛變。
這次出來進行全國範圍的巡視,陳敬雲可是帶了不少人出來,不過由於陳敬雲的形成時間跨度太大,而那些大佬們也不可能全部都陪著陳敬雲一路慢慢走,所以都是一段時間一個,最開始的時候是左玉剛,然後在山東的時候就是海軍的程璧光,現在到了河北地區就是輪到了李連陽了。
李連陽因為早年長時間駐紮東北地區,隨後又是擔任第八軍軍長入朝作戰,所以乃是中國陸軍中對東北防務較為了解的高階將領了。
雖然中國目前還沒有和後世裡一樣劃分軍區,但是卻是有戰區的劃分,只不過和平時期這些戰區只是一個代號,並不設常設的指揮機構以及相關的戰區司令而已,而且戰區的範圍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最具體的例子就是中日戰爭時期的東北戰區以及鄂木斯克戰區。中日戰爭時期,東北戰區包括東北三省、遼東半島、從俄國手中收回的新東省,即中俄瑗琿條約以及北京條約裡被沙俄強佔的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其中包括庫頁島北部。
當年俄羅斯臨時政府為了獲取中國方面的支援,可是開出了極大的條件的,雙方簽訂的中俄南京條約中,約定廢除沙俄時代和中國簽訂的一切條約,並簽訂中俄南京條約代替,新約中規定雙方的東北部邊界約定以外興安嶺到海、北屬於俄羅斯共和國,南屬於中國,西側以額爾古納河為界,東南屬於中國,西北屬於俄羅斯共和國。雙方東部邊界的劃分就是尼布楚條約的情況。
而中部蒙古方向的邊界則是源照恰克圖條約制定,而新疆西部的則是廢除伊犁條約等條約,中俄邊界以1860年前雙方邊界為準,以巴爾喀什湖為界。
大體上當今中國和俄羅斯共和國的邊界是按照:東部以尼布楚條約為準,簡單說就是外興安嶺以南地區歸屬中國,以北歸屬俄國。中部是以恰克圖條約為準,以貝爾加湖南部為界,西部以1860年前邊界為準,以巴爾喀什湖為基準。
而實際上當年俄羅斯臨時政府和中國簽訂中俄南京條約的時候,這新疆以西的地區還在蘇俄手中呢,中國可是派出了部隊和蘇俄部隊好好的在哈薩克地區打了幾仗後才收回了這一地區。而再往西部走,就是俄羅斯共和國控制區,那裡已經是屬於前線的軍事對持地區了。
而這一部分割槽域則是屬於鄂木斯克戰區,實際上這也可以稱之為俄國戰區了,因為這一地區都是屬於中國駐俄部隊的防區,包括了鄂木斯克、哈薩克地區。
另外中國的戰區只是陸軍自身的劃分,對空軍和海軍並沒有管轄權,空軍自身有自身的一套區域花費,海軍更是有著自身的戰略。中國的三軍獨立還是很徹底的,哪怕是當年的中國陸軍東北戰區司令沈綱也沒有辦法直接調動空軍駐東北以及駐山東的空軍部隊,都是和空軍協商了後讓空軍配合陸軍作戰的。
除了東北戰區和鄂木斯克戰區外,中國就沒有在其他地方設過戰區了。而即便是這兩個戰區也是臨時性的,戰爭一結束就被撤銷了。中國駐國內外的部隊是以軍為單位由國家軍事委員會直轄,哪怕是駐俄部隊也是由國家軍事委員會直轄的,中國駐俄部隊總司令是一個職位,可沒有中國駐俄司令部這個機構,之所以有這個職位,職位為了讓有一個軍銜足夠高的將領去和俄國人打交道,實行雙方的一些聯合部署作戰,但是李繼民這個駐俄司令可是沒有直接指揮全部駐俄部隊的權力,就跟1923年的時候,一樣,李繼民這個駐俄司令可沒有直接指揮鄂木斯克方面的作戰,而是由當地軍級指揮部直接指揮的,而更上一級的指揮結構就是國家軍事委員會了。
李連陽對東北防區的事情是比較瞭解的,要不然也不會是他在陳敬雲巡視東北的時候陪同而來了。
這說了幾句後李連陽卻是發現陳敬雲的興致不高,果然和他想的一樣,陳敬雲沒有多久就是擺了擺手道:“今天就到這吧,朝鮮那邊的事情我們明天再說!”
說罷他就是走出了的會議車廂,然後到了自己的車廂裡,這還沒走到呢,就聽見了前頭幾個女子說話的聲音。
陳敬雲聽見這聲音,臉色又是一沉然後也沒繼續往前走,就是這麼站在了過道上,然後看向了玻璃窗外的原野,北部的地勢開始平緩,視窗向外望去,可以看見大片大片的田野,田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