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3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些,那沉重的外債已經逼迫日‘本連續裁撤陸軍好幾個師團,海軍的擴軍計劃又不能停下,弄的現在的財政餘額連每年的外債利息都償付不了。

所以在失去了日‘本最為注重的兩項條件後,日‘本方面很快就失去了對這兩條鐵路的修築,不過人家也沒閒著,南邊不成那就去北邊唄,所以就是準備找袁世凱去了,準備在東北再修一條鐵路,或者在北方再那幾條鐵路的修築,要個駐兵權或者鐵路沿線礦產專屬開採權之類的。

如此一番過後,還沒進入前期談判呢,法國、俄國、日‘本就已經出局了,就剩下了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比利時等國。這些國家的要求就正常多了,參考的是隴海鐵路的模式,主要採用商業合作計劃。

並且對陳敬雲提出的半數鐵軌必須用國產鐵軌也是表示有限度的同意,另外也都表示可以讓中國人擔任分公司的總經理,但是對一些投資額以及經營年限和其他細節卻是都有著差矣。

不過好說好歹這些條件都沒有超出主權的範圍,沒有駐兵和礦產專屬開採權的荒唐事。

而這些事情好壞也就是些許商業利益的事情了,陳敬雲也就沒有太多的參與,不過考慮到不久後的一戰,陳敬雲覺得又必要和德國搭上線,當然這不是說要去依靠德國或者支援德國的,而是因為根據陳敬雲的認識,一戰德國是輸了的,到時候自己少不得會對德國宣戰,那時候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所有德國投資都沒收了,而且還可以和英國搞好關係。

不管是什麼年頭,和世界老大搞好關係是非常的必要而且是有好處的,雖然現在抱住了美國的大腿,但是現在的美國還缺乏底蘊,除了錢就不剩啥了,而英國身為世界老大話說還是很有底氣的,將來中國收回租界之類的主權以及關稅主權和廢除其他的不平等條約,沒有英國點頭是不行的。

所以陳敬雲是授意交通部和外交部多和德國接觸,能拿多少錢就拿多少,看能不能坑他們一把!

第一卷 第三百九十一章 德國和鎢礦

根據陳敬雲的授意,外交部主動的和德國進行的積極的密集接觸,雙方從鐵路方面的事情一直是談到了所謂的遠東穩定,再到德國急需的戰略物資比如鎢礦、銻礦、豬鬃、桐油等等。

共和政府的主動積極外交讓德國的外交人員有些意外,原因很簡單,因為在這之前甚至包括此時,德國的對話政策和辛亥時期一樣,那就是維護德國在青島以及輻射到整個山東的根本利益,任何威脅到德國在山東利益的都是德國的敵人。辛亥時期山東爆發的起義說要收回青島以及取消不平等條約,這讓德國趕到了極大的威脅,在其實力範圍內大量捕殺和驅趕革命黨人,由此造成對南方革命黨人的排斥態度,這也是當初德國為什麼支援袁世凱的原因所在,要知道當初德國可是比英國還早支援袁世凱,袁世凱當上前清內閣總理大臣的時候德國駐華公使甚至登門拜賀。

而最近的兩年時間裡,德國也一直是袁世凱的支持者,相對的和南方諸多軍閥的關係自然就差了些,至少和陳敬雲是沒什麼接觸,至於辛亥年的時候陳敬雲大量購置德國退役軍械的事情那完全是禮和洋行的商業行為,就跟英國駐福州領事為了個人利益聯絡英國銀行家給陳敬雲提供私人風險貸款一樣,這個和整個國家的外交政策並沒有直接聯絡。

所以一直以來,國民軍和德國的關係一直是很平淡的,談不上友好,當然也不會和之前的英國對國民軍抱有反感態度,而是抱著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這個和德國的利益範圍集中在山東有很大的關係,只要國民軍的軍隊沒有踏進山東範圍內,那麼德國就不會太過在意。這一次要不是鐵路招標的話,估計雙方都還聯絡不上。

一直以來有些平淡關係的共和政府現在卻是主動的積極聯絡德國,並且是除了談鐵路外,還談及了德國向來注重的稀有礦產等戰略物資問題。德國本土缺乏了眾多的戰略資源,又不像英國那樣殖民地遍佈全球,所以在一些戰略資源上被限制的很死,德國商人幾乎是奔波在全球範圍內採購各種工業原料。

而這個年代中國有什麼是德國想要的呢?稀有礦產中有鎢礦、錳礦、銻礦、錫礦等。另外還有中國特產的戰略物資‘豬鬃’,另外還有中國的傳統出口物資桐油。

這個年代的中國就是一個典型的落後農業國家,手中有的只有各種工業原料能夠被列強看上,外貿的話就只能出口這些工業原料,然後換取列國的工業產品,然而中國隨便說了幾千年的地大物博,但是實際上資源並不多,鐵礦、煤礦、石油都不算多,稀有礦產和特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