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部分(1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朝鮮和臺灣,只能選一個,從中國自身的戰略安全形度出發,顯然是朝鮮的威脅更大,但是實際上考慮到中國的陸軍實力,只要東北部署一定的重兵,當中日再一次爆發戰爭後,完全可以短時間內就把朝鮮的日軍再一次趕下海去,但是換成臺灣的話就不行了,陸軍再強也沒法子游過臺灣海峽啊!

再者,朝鮮雖然以前是中國的屬國,但畢竟不是直屬的領土,而臺灣卻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從這一方面考慮也得把臺灣作為優先目標,甚至必要時候用控制下的朝鮮用來換回臺灣都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即便是把朝鮮還給日‘本,但是也不可能就這麼直接的把朝鮮送回去了,更不可能讓日軍再一次屯兵於鴨綠江邊。

基於種種考慮,陳敬雲乾脆把後世的朝鮮半島局勢給套用了,不過直接在朝鮮成立兩國獨立國家日‘本人肯定是要調教的,那時候也就別指望著日‘本會把臺灣換回來了,不過要在朝鮮劃出一個軍事緩衝區用以保障中國的東北三省的戰略安全應該是問題不大。

說到底,陳敬雲是想要用朝鮮把臺灣給換回來,如此情況下自然也就沒有了既能拿回臺灣還能讓朝鮮獨立的好事了。

當陳敬雲提出了這個構想後,日‘本那邊一聽要拿臺灣來交換朝鮮的時候,也是有些猶豫不決。不過考慮到朝鮮已經丟失,旅順也失陷在即的時候,日‘本方面也是鬆了口風。

當雙方都定下了大體的框架後,這具體的細節談判也就是順利了起來,為了表示談判的誠意,中國在九月十六號暫停了對旅順的進攻。

十八號,兩國外交談判在倫敦簽訂了中日倫敦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有就是:日‘本向中國交還旅順租、臺灣兩地,日‘本在東北的南滿鐵路轉讓給中國鐵路公司!這兩點就是中國所收回的利益,而為了收回臺灣,中**方必須在條約簽訂後撤出朝鮮,朝鮮地位問題由日後中日以及朝鮮人民共同決定,實際上就是預設日‘本在朝鮮的特殊利益。

為了避免中日兩國在朝鮮半島上爆發軍事衝突之可能性,以鴨綠江到朝鮮北部的一百五十公里範圍內為軍事緩衝區,中日雙方都不得在這一區域部署武裝部隊。

旅順問題、臺灣問題、朝鮮問題基本上就是兩國之間的主要爭端,當這三個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後,那麼接下來的就是一些枝節了,比如條約中的商貿部分,中國撤銷對日‘本產品的懲罰性高額關稅,承諾日‘本擁有和其他國家一樣的對華貿易權力,同樣的日‘本也撤銷對中國產品的高額關稅,並承諾中國享有相同的貿易權力。

那兩艘坐沉在旅順港內的日‘本戰列艦伊勢號和日向號所有權依舊為日‘本所有,戰爭結束後由日‘本組織打撈回國。

而條約中沒有任何的戰爭賠款等字眼,甚至是當中國提出要讓日‘本為那一萬多日軍俘虜支付生活費用都是被日‘本言辭拒絕,反正就是不給中國任何戰爭賠款的藉口和理由。這賠款不管多少,只要一涉及到這個詞彙,基本上就成了賣國的代名詞,所以一群日‘本高層是無論如何都不肯答應給一毛錢的賠款。

饒是如此,這一條約簽訂後,日‘本國內還是掀起了大規模的遊行反對,第二次組閣的山本兵衛權也是被迫宣佈辭職,日‘本的內閣再一次倒臺。不過日‘本國內反對歸反對,但是這一條約卻是籤都簽了,反悔也反悔不了。

條約剛一簽訂,日軍以及大量的日‘本僑民開始撤離臺灣,中國的第四十三師、第四十四師在海軍的護送下登陸臺灣,隨軍而去的還有大批行政官員。而中國駐朝部隊也是同時撤離朝鮮,退回到鴨綠江以北,而日‘本則是再一次從釜山、平壤登陸朝鮮。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駐朝部隊撤離前夕,一支由上海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率領的韓國光復軍也是正式成立,並開始活躍於朝鮮北部的軍事緩衝區內。

中日倫敦條約在日‘本國內遭到了極大的反對,然而在中國卻是引來了大規模的熱烈慶賀,收復旅順是在國人的預料之內,但是能夠把臺灣給拿回來,卻是讓諸多民眾驚喜不已,至於朝鮮,對於國人來說那本來就不是中國領土,給回了日‘本人也不算什麼。

當中日倫敦條約簽訂後,蘇俄一邊是罵著日‘本人軟蛋一邊也是主動找到了中俄再一次要求停火!

蘇軍和中俄聯軍在鄂木斯克打了一個多月後,雖然雙方都打出來了海量的炮彈,但是實際上雙方都沒有取得太大的進展,當中日之間的戰爭結束後,蘇軍停下進攻的步伐也是正常的事情,雖然心裡憋屈,但是本身實力不濟的俄羅斯共和國還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