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以兵力優勢強渡。
清川江雖然江面寬闊,但是遠遠沒有長江黃河這些大江大河那麼寬闊,這加起來近二十艘小木船划行在江面上,倒也顯得波瀾壯闊。
槍聲繼續響著,但是很快最前面的幾艘木船已經是抵達了岸邊,其中兩艘上已經是血跡斑斑,船上也是遍佈了彈孔,這兩艘木船剛才被日軍的機槍掃中,死傷多人。
一登岸後,這十來人計程車兵就是迅速向前挺進,而兩挺輕機槍也是隨便找了個土堆掩護後就是向日軍展開壓制射擊。
不多時,登陸的中國士兵越來越多,很快就是近百人登陸了上來,並且已經開始施行繞行包圍戰術,那些日‘本士兵似乎也知道已經無法阻擋了,當即也是果斷撤退,不過想要走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在王上尉的這個步兵連的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打擊下,這一小隊的四十多名日軍逃走了半數,而剩下的一般則是倒在了朝鮮大地上,用鮮血澆灌著朝鮮土地。
王上尉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和泥土,展開地圖後仔細看了看,然後又是透過翻譯和那些朝鮮人說了一陣後,才是指著不遠處的那個山頭道:“潘中尉,帶你的人去那裡構築陣地!”
“其他人也把是做好準備,構築好陣地,等營部主力抵達!”這一次小小的渡江作戰看似規模小,但是會牽連到安州那邊的戰略安排,只要等營部主力抵達後,憑藉4732步兵營上千兵力的實力,足以給日軍造成極大的困擾從而為四十七師主力奪取清川江大橋而製造戰機。
字數補丁
第六百三十六章 日軍的反撲
“營長,王上尉現在已經渡江了,我們的主力部隊預計一個小時候也能夠到達江邊了!一名中尉走近了一個身穿校官軍官作戰服的中年男子,面帶恭敬道。
他面前的這人名為韓三,乃是這支4732步兵營的少校營長,他奉命帶著部隊從後方趕了一天的路,為的就是渡江偷襲日軍。
韓三,名字很簡單,和農村的大多數孩子一樣,他原本的名字是農村裡沒有讀過書的父母取的,因為排行第三所以就是一直三兒三兒這樣叫著,上學後才是由老師把名字正式定了下來,就叫韓三。
如果說王上尉只是出身普通中產階級的話,那麼這個韓三就是名符其實的貧民出身。這種情況在現今中國陸軍是較為特殊的,這十年來,中國的農村或者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一直都是視從軍為改變命運的一條重要道路,從軍的誘惑不但體現到優秀的伙食以及退役後的就業安排,不少人更是希望著服完三年的義務兵役後,轉換為志願兵並晉升為士官。在軍隊裡混上十幾年的話,撈一個上士乃至軍士的軍銜並不困難,而士官已經脫離了義務兵的範疇,所以這薪金也不算少,一個軍士每個月拿個二三十元是穩穩的。要知道在普通居民收入普遍只有十元左右的年代裡,這樣的收入已經是絕對的高薪了。
從軍後的種種好處吸引了大量的農村弟子為了擺脫一輩子當農民的命運而爭相報名參軍。
然而這種參軍百分九十九都只是指士兵,並不是說軍官。
中國的軍官體系一直都是非常嚴格的,不管陸軍還是空軍又或者是海軍,他們的軍官清一色都是軍校出身,士兵要晉升為軍官也只有一個途徑,那就是去讀軍校。不管是你自己去報考還是說被上司賞識進而推薦進入軍校,要想當軍官就必須要有上軍校的經歷。絕對不可能出現士兵不經過任何的軍校進修就直接晉升為軍官的,哪怕是極端特殊情況也不允許出現,1923年的中日戰爭時期就出現個某個連的軍官全部陣亡或者重傷的事情,而所屬的營也是傷亡慘重,抽調不出來多餘的軍官來率領這支步兵連,最後是由這連當中的一名軍士以司務長的職務指揮全連士兵,哪怕是這種情況都沒有出現說將這名軍士直接晉升為軍官,可想而知軍官體系有多麼嚴格了。
農村子弟裡如果說在服義務兵役的期間能夠被上司賞識進而被推薦進入軍校的話,這還不算什麼。但是從中學畢業後就直接考進了軍校的話,這種例子不是說沒有,但是絕對是少數。
根據中國如今的教育制度,農村家庭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子弟要讀完一個小學是問題不大,但是接下來的中學教育就和絕大部分農村子弟以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弟無緣,中學階段高昂的學費足以讓中產階級家庭都為之頭疼。
但是高昂的學費只是對於自費生而言,而在中學以上階段的學生中,還存在著大量的獎學金學生,現在教育部對於高等教育的方針是很簡單的,那就是用一個自費生承擔獎學金學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