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戶之多。
中宗李顯是一個性格溫和儒弱的人,因此造成妻子韋后、女兒安樂把持朝政的情況。本來太平公主和上官昭儀(上官婉兒)聯手,是可以製得住她們的,但是太平公主卻看上了上官婉兒的情夫崔堤。於是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反目成仇,反而成了韋氏的幫兇。
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4)
說實話,上官婉兒枉跟了武則天許多年,居然連這兩件事的輕重都分不清,真是令人嘆息。
太平公主意識到韋家班是自己的死敵,於是大力培植親信人馬,想與韋后一分高下。
韋后先出手了,她誣陷太平公主與相王李旦,說他們與廢太子李重俊勾結,想要謀奪皇位。李顯一時大驚失色,想要嚴辦。幸虧御史中丞力諫,太平公主與李旦這才死裡逃生。
經此一役,太平公主更是與韋家勢不兩立。
而此時,韋后與安樂的反謀已漸漸顯露。
710年,欲為皇太女而不得的安樂公主與其母韋后,聯同情夫,用毒餅殺死了中宗李顯。
五天後,傀儡李重茂登基為帝。
太平公主派長子薛崇簡與相王李旦的三兒子李隆基合謀,在十二天後發動政變,一舉誅滅了韋后與安樂公主。
韋家班垮臺了,但是李重茂還坐在皇帝位上。誰都不甘心讓他繼續為皇,但是誰也不敢出頭作這個主。
結果,還是太平公主,在這天早朝時,走到李重茂面前,說:“這不該是你這個娃娃的座位。”說完,抓著李重茂的衣領把他拎了下來,擁立哥哥相王李旦登基為帝。
李旦當上了皇帝,對這個妹妹更是感激涕零,不但大加封賞(連她的三個兒子都一律成了郡王),而且許多政事都要由太平公主來參與決策。從此,太平公主越發權傾朝野。
後來甚至出現了這種局面:每當宰相有事要請皇帝蓋印頒行時,李旦只問宰相:“跟太平商量過沒有?”如果商量過了,就再問一句:“跟三郎(太子李隆基)商量過沒有?”如果也商量過了,李旦連看都不看,便取出御璽,一蓋了事。
太平公主的權勢薰天,朝中官員,如果不在她的門下走動,官兒升不了還是小事,已有的職務做不做得長都要成問題。於是,大小官員都想方設法地想要和太平公主拉近乎。別的不說,單是當時唐王朝的正副宰相七人,就有五人出自太平公主的門下。凡事沒有經過太平的應允,沒有人敢於實施。假如她因為某些原因不能上朝的話,宰相們就拿著文書趕到她的公主府裡去請教。
漸漸地,朝廷裡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兩股勢力便互不相容了。
當初,為了剷除韋家班,太平公主在侄兒中間選中了最為果斷的李隆基,但是當李隆基因為這樁大功勞而被李旦立為太子,而不是個性溫和的李成器時,太平公主卻十分震驚,她知道這個有膽有謀的侄兒,遲早要有和自己不相容的一天。
果然,李隆基成為太子後,朝中大臣們漸漸向他依附而去,###有了與公主黨相抗衡的意識。
不能容忍這種情形的太平想要哥哥更換皇儲,但是李隆基的親信大臣們都強烈抵制,甚至要求李旦放逐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怒不可遏,跑到太子府裡,當面斥罵了李隆基一頓,指責他過河拆橋,不知感恩。李隆基只好陪罪道歉,並將自己的親信姚崇、宋景貶謫。
為了擺脫令自己煩擾不堪的國政,從家、政不分的狀況中脫身,李旦不久就決定將帝位提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李隆基。
這個決定自然更讓太平公主難以接受。但是這一次,不管她怎麼搗騰,李隆基還是提前當上了皇帝。
幾乎擁有天下的公主:太平公主(5)
太平公主受不了李隆基過於英明的表現,決定廢了這個侄兒皇帝,還策劃讓宮女元氏在李隆基的補品裡下毒。
當初與李隆基共同起兵的薛崇簡對母親的所作所為深感不安,力勸她放棄謀反的計劃。太平公主見兒子不聽話,怒火中燒,常常打罵他。
但是太平公主的起兵計劃,卻因丈夫武攸暨逝世而耽擱了下來。
事情就此發生轉變。
公元713年,得到訊息的李隆基突然出兵,擒獲了太平公主的親信及家人。太平公主逃入南山,躲藏了三天,請求侄兒放自己一條生路。太上皇李旦也為妹妹向兒子求情。
但是李隆基不為所動,將太平公主賜死在公主府裡。她的兒子們只有薛崇簡一家被饒過。
這一年,太平公主大約五十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