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狙擊步槍(1 / 2)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關東軍知道承德是王洪帶著一個團計程車兵把守後,緊急調出主力部隊連夜趕路,一到承德,就象王洪他們看到的那樣,上來就炮擊,然後就開始了進攻,卻發現王洪的部隊已經撤出了承德。

深夜裡,日軍沒有貿然追擊,只派了前出偵察的小股部隊。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支部隊裡,有一個剛剛成立的狙擊手小隊,拿著剛剛配發下來的新式狙擊步槍,正要拿王洪做開門第一單。

這幾個狙擊手立功心切,在一個少尉的帶領下,跟著前出偵察騎兵,順著王洪他們撤退的方向,快馬追了上來。

日軍的狙擊戰術在二戰中,很死板,可這只是相對德、蘇、芬這些擁有著名狙擊手的國家而言。面對絕大多數連狙擊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普通中國農民士兵,日軍的狙擊手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後世的人,在某遊戲的吹捧下,總覺得9k是二戰中狙擊步槍中最好的。

這是個大誤區。

狙擊步槍只是一款步槍而已,同期主流步槍只能說各有所長。

9k狙擊步槍與三八式狙擊步槍比起來,起碼有兩點還不如三八式。

一個是後座力,三八式狙擊步槍後座力很小,很合適東方人的體格。

再個,三八式狙擊步槍的槍口火焰非常小,夜裡狙擊,幾乎無法找出射手的位置。

當然三八式的缺點也很突出。

日本人的狙擊鏡非常差勁。三八式在300米內時,彈道幾乎是直的,卻配了個倍數小、定焦在300米上不能調整的狙擊鏡,這對優秀的日軍射手來說,還不如用眼睛直瞄。這就造成了對老兵幫不上大忙,新兵又覺得難用的雞肋裝備。

而9k,是各類狙擊步槍中,彈道變化最大的,卻在裝上狙擊鏡,新兵老兵都大大提高了準確性。

此外,在中國戰場上,三槍兩洞的問題。

這真不能怪日本人。同樣的子彈,在早期與毛子打時,可沒這個問題。在太平洋上打老美,也沒這個問題。

後來試驗發現,投入在中國戰區的三八式子彈,因為彈頭的特性,在近距離作戰時,只要前胸後背的厚部小於20厘米,會出現從肌肉與內臟間一穿兩洞的現象。

這個現象與中國士兵瘦弱、人多、裝備差、子彈少,只能使用遊擊、埋襲、三槍就衝鋒等近戰戰法有很大關係。

日軍對狙擊手這一兵種也不重視,三八式狙擊步槍到三八式改狙步槍,除了把槍栓掰彎,挑選好槍,再沒做任何改變。在部隊強烈反應時,才下發了4倍率的瞄準鏡,這個4倍鏡除了倍數大點,仍然定焦,仍然是300瞄。到後來,日軍的列裝新槍時,還是照搬三八式狙擊步槍的原樣,士兵們還得自己搞減裝藥的子彈。

不重視更造成了戰術陳舊死板,不能結合戰場變化,象緬甸和太平洋戰場上,這些狙擊手僵強的執行把自己綁在樹冠上狙擊的命令。

以上種種,才造成了日軍狙擊步槍非常差勁的名聲。

相反,戰爭前期的普通日軍槍法極好,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在這五個狙擊手騎著馬,揹著三八式狙擊步槍,跟著偵察部隊,就追了上來。

三八式狙擊步槍是在一戰後就出現了,卻一直到發動了9,都沒什麼發展,更沒有列裝。

關東軍確實是日軍的精銳,六年後發生的諾門坎戰役,毛子被打的裡焦外嫩,傷亡損失比日軍還大一些,要不是日軍自己嚇住了自己,世界板塊都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可在佔領東北初期,正面作戰所向披靡,但兵力一分散,就被不期而來的子彈偷襲的無可奈何。

關東軍後來瞭解到,在東北的抗日武裝裡,有大量本地獵人以及鬍子土匪出身的人員,他們不但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更有高超的槍法,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練就的特種狙殺能力,讓關東軍大為頭疼。

同時發生在上海一二八事變中,德國援助的德械師裡,也裝備了大約三百把9k狙擊步槍,狙擊手也是被德國顧問訓練出來的。在戰鬥初期打的攻入上海的日軍叫苦不迭,軍官大量損失。

經歷了一南一北的狙擊作戰的損失,日本人明白了:狙擊手的對手只能是狙擊手。

裝備部門立刻推出了日軍的狙擊步槍。

他們‘聰明’的把三八式的平頭大栓改成了彎曲形狀,再從三八式生產線裡挑出好槍,裝上狙擊鏡,就推出了一款新鮮的三八式狙擊步槍,馬上就列裝給一線部隊。

偵察部隊一發現遠處有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