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戰場上的情況彙報給張六少後,大家有些興奮,想再返戰場。
象他們這樣小股部隊這才出去幾天,就戰果赫赫,對日軍打擊甚重,要是多來幾次,日本人想進攻山海關也沒那麼容易了。
可張六少卻讓他們休息幾天。他說大戰在即,這種偷襲只要日本人防備了,不會再討到什麼好處。話很有道理,可事實上,張六少對王洪這些人的使用,有了新的想法。
王洪回到家裡也沒什麼可做的,就跑到老師孫祿堂那裡,繼續換他的拳勁。
隔天,王洪正在那裡津津有味的站著三體式,平津幾個練八卦掌的人來到孫祿堂的家裡拜訪。王洪無奈的在邊上陪坐,就聽了一耳朵的京城八卦掌的傳聞。
八卦掌的開山祖師董海川如同演義小說一樣傳奇。他作為大清武林第一高手,在那個年代是公認的。
董海川傳下來的這套八卦掌時,只說得自黃冠,卻沒公開跟徒弟說過再往上的師承。以至於現在的八卦掌可追溯的源頭,只能到他為止。所以都稱他為開山祖師,意思就是從他開始,才開門教人。目前所有的八卦掌,都從董海川那裡得來的。
有考證,說這套拳是從轉天尊中變化出來的。
轉天尊為邱處機邱真人所創的一種儀式,在重要節日時,繞著廟裡的大殿行走,或是繞著祖師像走轉。
按董海川教拳的方式,倒還真象道教的武林高手,在轉天尊儀式中變化出來的。因為轉天尊的八式和八卦掌定式有幾式相同。
董海川沒說八卦掌的具體來源,也沒說他前半生的詳細經歷,關於他的事蹟,只有他出來教拳時,才確鑿可查。他從一個平凡的農家子弟,馳騁江湖多年,中年卻進了肅王府做了太監,到底為什麼,至今仍是個迷團。
他中年進入王府,隱於凡人之間,在年老體衰時,突然以武功聞名,被眾人所知,又過了幾年便出王府養老,這時才開門授徒,上門求藝者幾近千人。
董海川教人,很獨特。總是盤腿坐在火坑上,只說下大的原則,從不給徒弟們親身演練。眾多徒弟只有不到十個掌式大同小異,其他的,多改自徒弟們原先練的拳術。
這就造就了八卦掌每個門派傳承除了走圈方式和基本的換掌差不多,其他的都不盡相同。
除了董海川自己,誰也沒法說正宗。
道家文化,講究的,就是個變數。
也許,教董海川的那位高人,從轉天尊中悟得了八卦掌的身法勁力精髓,就沒在關心旁枝末節之技。按道家的邏輯,後續的東西,練習的人應該自己變化得出來。
可惜的是,後人明白定架子、活架子、變架子這個道理的很多,可按這個道理練下去的,越來越少。八卦掌的多半流派,都有傳人有意無意的截斷傳承,硬把自己固化下來的變掌傳給後人,乾淨利索的堵死了後人悟拳的道路。
在900年前,八卦掌還只是在京城裡聞名,除了京城根的武術門派,和一些親朋好友,別的地方的人極少有聽說過這個拳種。
可在這年,董海川最有名的弟子程庭華倒於火槍之下,讓當時的國術圈子異常轟動。這一事件,讓多半練武之人,不再從劍刀槍棍上追求更高的境界,由此,拉開了國術拳腳派的正式登場。
早年一代二代弟子,只在平津冀魯和各傳人家鄉發展,到民初時,社會激盪,一個提攜一個往外走,才開始了飛速發展。至國術館遍地開花後,傳人們紛紛南下,八卦掌的名頭開始在南方展露頭角。
八卦掌,又稱遊身八卦掌,有兩種別家門派沒有的特點:一是以走為用,再一個是斜出正入。
這兩個特點實在是太獨特了,加之以掌為主,追求脫身換影,一下就打破了南拳北腿以力相沖,直來直往的慣例。
所以董海川把這傳出來,就把國術圈各門各派震驚住了,好比只會趴著開槍的人,突然聽說甩槍打法,子彈還能拐彎的那種震撼。
董海川最厲害的兩個弟子:一個是以程廷華的龍爪掌為代表的程派,一個是以尹福的牛舌掌為代表的尹派。其他傳人基本都與這兩個人有關。
尹福,人稱“瘦尹”,年少時北漂,以賣油條燒餅為生,後成為董海川的得意大弟子。所創尹派八卦掌,走轉急行,出手冷脆,動作剛猛。史派八卦掌史計棟,就是尹福引薦給董海川的,門中其他流系,無不從其中吸收營養。
程庭華,人稱“眼鏡程”,入八卦門之前,是摔跤高手,所以程派八卦掌講究擺扣步眼,勁力沉實,以推託帶領搬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