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便用了三天時間,把四兵內容教給了這些教練和一些老學員。
這幾天,稍有閒暇,就被國術館裡的學生們圍著請教,多數人問戰場上對戰的問題。欒秀雲更是找來一群喜歡劍術的人,圍著王洪,非要留下一套劍法。
倒是尹玉章和高芳先,與王洪深入討論了兩個技藝。
八卦掌尹玉章,論輩份高過王洪,卻虛心的向他請教大刀術。他編寫了一本《砍刀術練習法》,書完成了初稿,卻看到王洪的四兵教範發了下來,便停筆不寫,可心中還存有一些疑問。
尹玉章身材中等,相貌純樸,對人誠懇。王洪以誠相待,先講了自己的思路,隨後,請他演示尹派的八卦掌,這才看到,尹玉章的掌勢較高,五指併攏作柳葉掌,指向圓圈中心。換掌時,後掌經前掌下直插而出,動作強勁而整,不重形式,不走擺扣,十分硬朗。而王洪學的是程庭華傳下來的按掌練法,卻似蟒蛇遊動,人如青草碎石,碰到皆飛。兩家風格相差不少。
王洪以八卦掌的變掌將大刀術的方式演示一遍後,尹玉章疑問全解,不由笑道,這辦法倒是合適。這種與其固定套路,不如循本能掄刀而謀劃,與八卦掌的變掌異途同歸。
高芳先則是找到王洪,討論紅櫻槍與大刀的優劣。王洪很無奈,民國時代,可能由於北伐軍的影響,全國的大刀情節很濃厚。可真正說起來,大刀沒有什麼優勢,紅櫻槍也好不到哪去。戰鬥,重要的還是火力,而不是冷兵器。
王洪就以自身經歷,把實際作戰情況講解清楚之後,高芳先總算心中有了數,倒是沒多久,他在國術館裡增加了射擊這項內容。
武,是與時俱進的。武力必然包括各種大炮機槍步槍手槍。
國術,並沒有定義為只限於傳統武術。
每章一說:八卦掌有五大派:尹福派硬八卦、程庭華派、梁振甫派、張佔魁派、孫祿堂派。這五派影響較大,傳播較廣。此外,還有馬惟其派、史計棟派、宋長榮派、劉鳳春派、樊志勇派、高義盛派、傅振嵩派等七小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