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一槍槍都打在了日本兵的胸口和後背上。
說狙擊手專打腦袋,這是影視效果。
戰鬥中,雖然打頭能保證致命,但從遠距離射擊來說,打胸命中率更高。不是近距離不打頭部,在二戰期間,狙擊手們就已經掌握了這個規律。順便說一句,自從能防彈的頭盔和胸甲出現後,腰部也成了重要目標。
小光的頭兩槍打的有些滯澀,槍側的瞄準鏡讓習慣了從槍管上方瞄準的人很不習慣。加上瞄準鏡的視界又小,移來移去找目標也不舒服。
他很乾脆的把兩個眼睛都睜開,習慣了兩槍後,就找到了合適他自己的射擊方式:一個眼睛檢視全視界,另一個眼睛在瞄準鏡裡定位射擊。
第五發子彈他試了下,感覺能看清又能打準後,重新壓入了一排子彈,開始了察看戰場、瞄準目標、勾動板機、拉動槍栓這週而復始的動作。
慢慢的,隨著動作的熟練,他加快了速度。
小光看似隨意的快速射擊,把邊上的一個老兵嚇了一跳,不由的停頓了一下,用瞄準鏡看了下小光的準頭,發現槍槍命中,詫異的看了小光一眼,趕緊收心,也加快了開槍的速度。
日軍的偵察騎兵等的不耐煩了,日軍士兵的槍法普遍很好,而狙擊手是從士兵中槍法最好的人裡中挑選出,再經過專門的訓練,個個都是兵王一樣的存在,很受普通士兵尊重。
可是,前面的兩個狙擊手好久沒開槍了。
這些騎兵們就猶豫著,要不要上前問一下,卻在這時,一排子彈,從遠處的半山坡打了過來。
五個狙擊手,五發子彈,打倒了六個,有兩個日本兵被一發子彈穿成了一串。
這些日本兵也算是精銳,立刻做出了反應,前面的人趴在地上,對著槍響的地方就開始了還擊,卻被山坡飛來的子彈連連擊中。
帶隊的少尉一聲令下,十幾個騎兵立刻跳上馬,瘋狂的迎著彈雨,順著馬路衝了過來。
其他計程車兵在想辦法壓制五個狙擊手的時候,眼光也不時看著這個分隊的騎兵衝鋒效果。
可是五個狙擊手根本不管這些騎馬衝過來的日本兵,還是對著趴在原地的那些日本兵開槍,並且,開槍的速度穩中加快,讓趴在地上這些日本兵難以招架。
那日軍少尉躲在後面,看到這種情況,心裡不由的就冒出了疑問:難道,前面有埋伏?
十幾個騎兵駕馭著戰軍,馬速稍一起來,也就幾個呼吸的時間,他們就衝進了衝鋒槍的射程。
噠噠噠……
公路轉彎處的樹林裡,果如少尉想的那樣,有埋伏。
彈雨如同水潑的一般密實,十幾個騎兵象撞到牆一樣,人和馬都栽倒在了公路上。
那少尉見是幾十挺衝鋒槍,立刻放棄了組織騎兵衝鋒的想法,開始命令日本兵們跑到樹林裡建立防禦陣地。
他的位置偏後,躲在樹和馬匹的後面,五個充當狙擊手計程車兵經驗不足,只知道先打機槍手,還沒有打軍官的意識,就一直沒發現他在指揮。
可在山腳防禦高處,陣地的用處並不大。
從山坡上看過去,日本兵趴在地上,還是躲在樹後、水溝、土窪裡,甚至藏在樹林裡,照樣是明顯的目標。
五個人熟悉了狙擊步槍的效能後,這些日本兵們算是倒了大黴,甚至比被衝鋒槍掃射的傷亡還要大。
被衝鋒槍掃射,前面的一排人倒下時,後面的人還能躲起來。
可被高處的狙擊手瞄上,躲沒地方躲,跑沒地方跑,不少士兵發現了這點,只能無奈的硬著頭皮向山坡上開槍。
兩三百米遠的仰射,因為重力的原因,彈道嚴重下墜,比正常的射擊困難數倍。
換句話說,俯射,300米的距離可以當做200米來瞄準。而仰射,200米的距離,可能得當320米來瞄準。多那20米,是說你都不知道怎麼調整才能打到目標。
這種彈道,只有受過專業訓練的狙擊手,才可能準確計算。
最有威脅的機槍,在一開始就被兩個老兵盯的死死的。
機槍的位置早被鎖定了,沒等主射手開槍,就被子彈打中,副射手接上來,再被打倒。
等其他的日本兵發現步槍沒有準頭,也拼命的往機槍上撲,卻直到死傷的人把機槍都埋住了的時候,這些日本兵才認清了現實。
在地形不利,不能迂迴的情況下,五個狙擊手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
日軍的少尉無奈,只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