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數量時,日本人對進攻的中方軍隊連指揮官是誰,有什麼戰績,瞭解的一清二楚。
這還不是日本間諜的功勞,而是用三五塊錢收買的那些貪圖錢財的中國人,得到的情況。同樣,也跟中方軍隊不知道什麼叫保密有關。很多時候,中方軍隊的駐地任由本地的老百姓出入。
有時,一個師級指揮部,搬一次家被轟炸一次,再搬家,再被炸。直到想明白了是中國人藉著各種名義過來打探的情報,知道應該保密時,情況才稍好些。
王洪見那排長緊皺著眉頭,看著他的證件,就對那排長說:“我可不是日本人的間諜,這樣吧,我坐在這裡,你給我那弟弟一把好槍,讓他先殺幾個日本人給你看看。”
每章一說:在武俠小說中“掌門人”,不擔執掌一個武林門派諸般事物,還掌握著門人生殺予奪的至高無上權利。很多古典武俠小說中,這個門派掌門人、那個門派掌門人,號令江湖,馳騁天下,令人心馳神往。卻不知,“掌門人”這個詞,發明的很晚,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新派武俠小說中才有出現,金大俠的《笑傲江湖》是掌門人故事的經典。清末民初,只有祖宗爺,卻沒有掌門人,因為流派技術不可能那麼統一。象形意拳就有河南、河北、山西幾大分枝,同是河北形意,郭雲深傳的和其他人傳的,在技術上就不一樣,他所說的翻浪勁兒,三層功夫,別的人就不一定遵從。技術上不統一,管理上怎麼能統一?再說武術這個行當,又怎麼能做到供養一眾門人以至隨意驅使的程度?現實中出現掌門人這種現象,大概在90年代之初,先是在武術雜誌上,給死去的前人安了個掌門人的稱呼。再後來,媒體上各種不顧語境、不顧場合,隨意的使用了這個詞,以至於素質爛了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