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小報記者(1 / 2)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唐豪、朱國福、嚴乃康三人卻看的津津有味。

他們三個跟王洪接觸和對練最多,知道王洪沒有攻擊技術,只是劍法交流而已。

他們幾個現在滿腦子都是軍隊的一擊斃命想法。知道如果是搏命,真刀真劍,傷手傷腿容易,很少能首中身軀。要是首中身首,那雙殺的可能性又非常大。

如果只是傷手傷腿,雙方遊走起來,可就有的是時間轉圈了。所以短刀術上寫著,快速入懷,寧可以傷換命,也不讓在這些虛招上舞來舞去?

三個人覺得兩人比劃這麼久,也就差不多收手了。

幾十招過去後,王洪對姜容樵的劍法有了認識,立刻用了大格大洗的招式。他遇劍則連消帶打,手腕擰動間,劍脊格檔化力,順勢接上了洗抹片刮,壓得姜容樵的長劍沒有辦法伸手,不得不退了幾步,王洪立刻收住了手。

圍觀的人知道兩人也就比劃到這裡了,鼓掌叫好。

姜容樵服氣,卻也有點不明白,最後王洪拿的是劍法還是鐧法啊?

他就問王洪:“現在的劍法裡,格洗二法少用,我見你這是短劍,每每進攻卻用此法做引,這是為何?”

王洪拿起剛打製出來的鐵劍,把格法及其後的手法演給姜容樵看,兩人開始研究起劍法來。

格、洗二法,自明末開始,在各家新老劍法裡,就成了擺設。

因為劍制在宋朝,就已經在變,厚脊是共同特徵,可寬窄都有,戰陣硬攻破甲的特性明顯。到了明朝時,劍體過輕,就沒辦法格擋了。

而洗的技術往往又跟在格的後面,所以兩個技法越用不上就越少,象姜容樵練的四個劍法,清一色的講究避實擊虛,沒有主動格擋之法。

王洪的破甲劍,重量不變,劍縮短,脊增厚,犧牲了長度,卻可以正常使用格洗二法。除非遇到大錘大斧,一般的刀槍,在角度和力度的引導下,格檔走化,化走立洗,接擊帶剌,先取手足,後取身首,這是古樸的軍陣用法。

這場對劍就成了一場劍法盛會,學過各家劍法的教員們,也跟著一一檢討劍法。

------

正準備報道中央國術館的小報記者叫嚴紫圓,他換了好幾個老闆了,卻總覺得這社會、這老闆對他的大才大能不重視,肚子裡的怨氣都衝到了腦門上。

寫小報這工作可不好做,每天一定要完成多少字的稿件才有個基本收入,讀者又不長眼睛,不追捧他寫的東西,現在的這個小報老闆,更是限期讓他寫篇夠份量的地攤文學。

這嚴紫圓恨天恨地恨老闆,就準備寫上一篇惹大事兒的東西,報復這個老闆。

要寫夠份量的東西,自然要從熟悉的事物上找靈感。

恰好此君在上海報過國術班,學過幾天六合大槍和太極拳。當他聽到中央國術館開始隨身帶剌刀時,就準備以這個為切入點,寫上一大篇。

可讓人眼暈的故事,不太好找。

一天,他無意中聽到了君子劍老人家在國術館的經歷(當然是反轉過了的故事),興致大起,這才是他眼裡,處處黑暗的民國社會常態,就拉著這老人家喝了一下午的劣質茶水。

兩人東扯西扯的,把天下各下拳種,各大名人調侃了一頓,終於,他集夠了素材。

嚴紫圓在這地攤文學裡,放了成堆的胡編亂造。

比如,他說什麼天下武功出董家。董家也不能憑空出現,就把張三丰供在最前面。然後再說董家是師祖爺的塵世代表,隨後把當前最有名的拳種都拉了進去。

太極拳,是陳家溝跟董家學的;

市面的八卦掌,是董海川拿真傳八卦第五掌的簡化了一下;

形意拳的祖師想學董家六合大槍,卻只端了三年槍就被趕回了家;

李景林學的武當劍,是董家人教了個入門基本功。

末了,還順便鼓吹了下那老人家的武當君子劍,說中央國術館有能耐的那些人,都偷偷練了武當君子門的基本功:五毒紅砂手和五毒黑砂手。

這還不算,他把近幾年頂級的武術名人中,不是在職的軍政要員,最有名的,都點了名:

什麼孫祿堂有三輸,李景林有五怕,楊澄甫一遇挑戰就跑路。原來還想一次多黑幾個,可稍一打聽,頂級的其他幾個,不是同盟元老,就是一方軍政要員,把他嚇了一跑,完全惹不起的趕緊劃掉,只留下這三個(李景林此時已離世)。

把這國術界最頂級的三大名人黑完了,他又開始黑國術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