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國術的黃金時代(1 / 2)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戶山的特訓學生快要氣瘋了,堂堂軍校優等生,還要坐在火車上搞暗殺?幾個人商量了一下,就把這任務丟給了廖雅泉、王舞洋,轉身回日本去了。

兩個女間諜脫不開身,就轉給兩個剛剛派過來的間諜新人。

兩個小間諜一個叫伍洋佐,一個叫林秋正。都是剛完成訓練的新人,即沒什麼靠山,也沒什麼成績,只能苦著臉每天盯著中央國術館門口。

趙婧之情緒不高的開始收拾東西。北上,她總得見一下公公婆婆,可還有一位在那裡,怎麼辦?父母給她的勸告,只能是往好處想,往好了做,可壓抑,總是無法避免。

軍事四兵的教範終於定稿。

張之江專門跟王洪密談了幾次,主要讓王洪把虛名讓出來。

因為要面向中央直系部隊、各地方軍閥部隊,常光頭和許多軍政要人也都題了字不說,這教範的作者都已經列了滿滿了一頁紙。政要名人、大小軍閥、各有實力的部隊都得擺上去個吃果果的人。王洪只能排在作者頁的最後一排。

不得不說,張之江為此書的推行費盡了心思,寧可讓王洪成了掛在尾巴上的名字,去滿足所有的政要,也要把這本書發行到軍隊裡,提高軍隊的作戰能力。

王洪也年輕,張之江跟他說了幾次,他也就當做實事了,沒去計較這虛名。

反正,正式刊行後,在軍中普及這四門武技,起碼能讓很多人與日軍拼剌刀時活下來,這也算是善莫大焉。

這本書,似乎除了他們幾個編著者的屬名權,皆大歡喜,也沒誰虧。連帶著這一屆的學生,除了張之江硬留下兩個做示範的,其他的學員,已經不用推薦,全被軍隊要光了。

給王洪的補償更豐厚。

張之江開始給他餞行,倒不是趕人,而是他又要到別的地方公幹去了,只能提前給王洪送行,順利給王洪結一下工資和稿費。

兩個月的工資按著頂級教授給的,800大洋一個月。

寫書的稿費,2000大洋,還有所謂中央國術館的餞行禮,1000大洋,小夫妻的資產一下子翻了一翻。

為什麼會如此?

這裡先說說國術的大環境。

這個年代,是國術的黃金時代。

首先,這個時代國術被重視的程度,遠遠比今天高。

受夠了有清以來的瘦弱積疾,這個時代的人,都在奮力改變這個狀態。人們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習武強身。

在政府和社會人士的推動下,一般的大學和好一些的中學都聘有武術教師,國術館更是遍地開花,一派繁榮景象。

只要練出些名堂的人,學校教師、高官幕僚、開國術館、當軍官、做保鏢,機會非常多,是一門堂堂正正的職業。不象現在練武的人,只能去做保安、做演員替身、做打手。

在重視國術的大環境裡,著名國術家的社會地位也是相當的高,受到普遍尊重。

頂級與次一級的,都被高官們或聘為保鏢或聘為幕僚。

象徐世昌聘孫祿堂,陳濟棠、李宗仁請楊澄甫任廣東省政府參事。李景林自身就是軍閥出身。連尚雲祥這個不願意往外走動的人,也被宋哲元聘請了過去。

很多社會名流,都主動拜到著名的拳師名下。

象孫祿堂在上海收過的徒弟就有:青幫姜懷素、杜月笙,軍界政界的李烈鈞、熊式輝等等,他們拜師都不為學拳,而是出於仰慕。

楊澄甫更是收過數省的長官為徒。

其次,國術行業的待遇非常高。

從中央到各省都有自己的國術館,館長往往是中央或地方的高官兼任,重金聘請當時一流的武術家任教,各門各派兼而有之,待遇優厚,可與當時大學的整體薪資相當。

魯迅當時300多大洋的工資,已經是絕對的高工資了。

可中央國術館和江南的幾個富省,頂級鎮館的名家都是800大洋起。孫祿堂、李景林、楊澄甫都拿過這一檔。次一些,就是500大洋,再次一些就是300。哪怕是寒酸的省份或城市,也把國術館的教師工資跟教育界教師的工資同排並列。

教師如此,學生也不差,跟師範生一樣,包吃包住包分配,還發零花錢。

再次,這是個憑本事吃飯的年代。

這個時期,國術圈裡,沒點真本事決不敢吃這碗飯,手底下不硬連一般武術教師都當不了,更不用說出名。

想質疑,上場比試比試。如果涉及到拳門祖宗的事情,籤生死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