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考古,說白了,就是挖墳掘墓。”這一句話,一下就插到幾位考古人員的肺管子上了。
幾人剛想反駁什麼,李峰就接著說道:“你們先別激動,不管是考古也好還是盜墓,都是在挖墳掘墓。
唯一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你們屬於保護性挖掘,而盜墓者確是為了利益,把好好的墓穴都給破壞了。”
“得,說說又跑偏了!”
“話歸正題,不管考古也好,還是盜墓也罷,想要挖到古墓,首先你得知道墓在哪。
連墓在哪都不知道,那還挖什麼?所以想要挖到古墓,就需要懂得一些知識,來定位墓穴的位置。
當然了,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古時候盜墓的四大派,摸金、發丘、搬山、卸嶺,其實就是四種盜墓的方式,目的都是一樣的。”
“我的想法有些不一樣,那就是先了解,然後再挖掘,說白了,就是先了解你要挖的墓葬是什麼朝代,然後根據那時候人的墓葬習慣,來挖掘古墓。”
“當然了,我現在也只是理論階段,後來在大金牙那裡知道了陳教授,就想著要證實一下我的想法,才有了之後的事情!”
陳教授幾人不知道,是給他面子還是什麼,都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李峰繼續說道:“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古人死了,你得先知道他們都怎麼埋?然後後人照著挖就可以了,其實就這麼簡單。”
陳教授和郝愛國還在認真的聽著,楚健幾人心裡面確有些不服氣了,這樣說,誰都能挖了,還學什麼考古呀!
心裡雖然不舒服,但是也沒說什麼,幾人知道了李峰的真正實力以後,多少還是有些顧慮的。
李峰看幾人的表情,哪能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就解釋的說了一句:“當然了,說著簡單,其實一點兒也不簡單,這裡面涉及的事情很多,我就不再一一說了,大家知道這個意思就行。”
“首先,咱們得分清啥是墓葬,人死了,把屍體透過一定方式,放到一個特定的場所,這就是葬,葬的這個場所,就是墓,兩者合稱為墓葬。”
“可有考古經驗的同志就要考我了,那常說的陵、墓、墳、冢,這些詞都是下葬場所,那又有什麼區別?”
“很簡單,我們先來看墳,最基礎的單位就是墳,一個小土包,古人云土之高者謂之墳,高出地面的這個小土包,就是墳。
那墓呢?古人也說了,築土為墳,穴地以墓,上面的小土包是墳,下面放棺材的這個地穴坑就是墓,上下合稱為墳墓。
為啥墳墓要區別開呢?因為東周以前古人的墓葬大都講究不封不樹,你在地面上是看不到封土堆兒的,埋完之後就是個平的,只有墓,沒有墳包,也就是禮記上講的,古者墓而不墳,後來才有了墳墓的合成。”
“那冢呢?我們常說衣冠冢,獨留青冢向黃昏,荒冢一堆草沒了,剛才墳的解釋是,土之高者謂之墳,而冢的解釋是,墳之高者謂之冢也。
其實也就是更高大更高規格的墳,最後的陵,我們現在說的陵園陵墓,其實陵在古代專指皇帝的墳,陵這個字的本意就是大土山,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丘陵的那個陵。”
“皇帝的墳得比冢大,像一座山,這就是陵,明孝陵、清東陵、昭陵、乾陵、鞏義宋陵、中山陵都是陵。
瞭解了這幾個基礎名詞,接下來,我們透過流傳民間的探墓口訣,先來反推一下,不同時期陵墓的特點。
接下來的內容,大家隨便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瞎想,也別較真,要是較真,那就是你說的對。
我先說一下漢龍經的口訣,這個老胡應該看見過,應該有不一樣的地方,還是那句話,大傢伙聽聽就行。”
薩蒂鵬幾人哪聽過這些呀,葉亦心著急的說道:“李哥,您快說吧,我們保證只是聽聽,不會亂想的。”
楚健郝愛國也在勸說,陳教授笑著說道:“李教授,您就別客氣了,你說的這些,很多我聽了都是耳目一新,你不要有顧慮,我們就當個故事聽。”
李峰無奈的說道:“呵呵,那就好!您也知道,萬一有什麼不好的言論傳出去了,對人的一生影響還是很大的。”
這話郝愛國非常的贊同,激動的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這漢龍經的口訣是,尋龍千萬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多重險,定有王侯百此間。”
“這個小葉是不是聽不太懂啊?別急,下面有民間白話的經驗版。
有道是,唐半山,宋彎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