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小型廉價汽油機動車,低質量的汽油也有辦法消耗掉。
解決了基礎性的問題之後,內燃機就可以廣泛的應用開了。
內燃機實驗室的主要任務,就是設計更強的發動機,特別是在飛機和戰車兩個方面。
首先從失蠟法開始,整理出工業熔模鑄造技術,製造飛機發動機的氣缸,儘可能提高氣缸本身的精度。
然後在可控的規模內增加氣缸數量,迅速堆出了雙排十八缸的星型發動機。
朱簡烜作為皇帝,代表天下提供了最強烈的需求,也提供了最穩定的科研環境,最優越的科研條件。
所以在過去十餘年間,大明的發動機功率迅速攀升,現在實驗室狀態的最新式發動機,穩定執行功率突破了一千馬力。
一千馬力可以算是一個比較有意義的數字了,所以這臺發動機也被實驗室命名為「千」型。
朱簡烜今天親自來看的東西,首先就是這臺實驗室狀態的千型發動機。
在實驗用的大型廠房中,專門製作的實驗室臺架上,這臺千型機被用鋼筋和螺栓固定住。
同時安裝了縮短的螺旋槳葉,用於發動機本身的排風散熱。
負責維護的工匠請示了朱簡烜的意思後,按下了用於啟動發動機的電打火按鈕
伴隨著活塞的呼嚕聲,螺旋槳的呼嘯聲,這臺全新的發動機噴吐著煙霧,在朱簡烜面前運轉了起來。
這臺發動機其實已經做了很多的檢查,確保能夠正常運轉之後才通報給了朱簡烜。
這種現場驗收活動其實更多的是儀式性的,自然不會出問題。
朱簡烜在現場站了十五分鐘,這臺千型發動機執行始終穩定,沒有出現任何意料之外的狀況。
朱簡烜對這臺機器還算滿意,帶頭鼓掌的同時叫了一聲好。
然後讓機器在試驗場繼續執行,自己帶著工匠們離開吵鬧的試驗場,到比較安靜的會議室聽工匠們的詳細報告。
負責功率挖掘的工匠現場表示,一千馬力其實不是這臺千型發動機的極限,它其實還有很大的潛力。
最近幾年,大明的金屬冶煉和化工產業在不斷升級,發動機生產工藝也在持續改進升級。
所以這臺發動機在工廠量產後,馬上就能夠在生產過程中採用新工藝,配合新工藝做調整性質的升級改進。
預計最多五年之後,千型發動機的改進型號功率就能提高到一千五百馬力以上了。
朱簡烜明白其中的道理,大明現在不但正在快速工業化,也在工業化的同時不斷地升級原有技術。
兩次工業革命重迭在一起,快速擴張和落實之後馬上就升級了。
一項成果落地的時候,得到的並不是它的最終形態,還要再等幾年才會到極限。
朱簡烜聽完這些報告之後,再次適時的給出了新的引導和提醒。
讓工匠們設計渦輪增壓系統,設計渦輪動力回收系統,再把噴水加力系統整出來測試。
這些技術全部落到實處,真正發揮他們的作用,估計也需要五到十年。
到時候航空發動機的功率應該能夠突破兩千馬力。
未來相關產業的人員繼續打磨幾年,應該能和歷史上那樣突破三千馬力。
但那也已經是活塞式航空發動機時代的極限了,在相同的技術路線上不可能會有更大幅度的提升了。
所以在活塞發動機的研究繼續進行的同時,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研發也要正式啟動了。
渦輪發動機不能算是新專案,朱簡烜在十幾年前提出搞內燃機和蒸汽輪機的時候,汪萊就已經在朱簡烜的提示下有了想法。
按照朱簡烜當初的安排,科學院和工程院成立了一個小組,一直在做小規模的預研。
他們這些年已經確認了渦輪發動機是可行的,他們後續這些年的實際工作,是配合基礎研究方面的工匠攻關新材料。
渦輪發動機的原理不算難,機械結構甚至比活塞發動機還要簡單,本質上就是用火吹動的風扇。
整個渦輪發動機產業的技術難點,基本都在材料強度和生產工藝上。
現在正式啟動研究專案,小組擴充套件成為正式的渦輪實驗室,正式開始試製渦輪發動機。
包括戰鬥機使用的渦輪噴氣發動機,預警機和中小運輸機使用的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以及驅動火箭和飛彈的發動機。
這些技術原理具有相關性的專案,同時被列入了實驗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