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朱靖坤的生活和北苑新宮(1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朱靖坤的生活和北苑新宮

朱靖坤如果是個普通的基層錦衣衛派出所副所長,那他的工作範圍倒是簡單。

所長和兩個副所長,三個人各自帶一批錦衣衛,輪流在所裡執勤,處理各種突發性質的小問題。

但朱靖坤是來基層學習的,副所長只是初始職務,在幹活這份工作的時候,還要去了解鎮長丶副鎮長的活兒。

按照老爹的吩咐,朱靖坤要在這裡停留兩年,兩年內把一個鎮各個機構的工作都熟悉一遍。

不求有什麼突出貢獻,關鍵是弄明白這種地方基層機構是怎麼運轉的。

所以逆流閘鎮派出所本來就有兩個副所長,朱靖坤的副所長是一個額外的單獨編制,額外帶著幾個錦衣衛活動。

定期跟著所長和副所長之一熟悉他們的工作。

朱靖坤的任務內容,也同時下發給了本地的基層官員,要求他們按照這種要求安排好。

朱靖坤認識了本地的主要官員,相互確認了身份和接下來的工作。

然後僕人和本地基層官員都建議,讓朱靖坤在駐地先休息適應天,渡過可能會出現的水土不服的情況。

朱靖坤倒也理解這種安排,自己身份對於他們而言太過特殊。

如果適應不了氣候,出現了水土不服,那就繼續歇著,緩過勁來之後再工作。

如果沒有什麼問題,才會在天之後開始上班。

朱靖坤在逆流閘的衛所駐地安頓下來,每天不定時的出門活動一段時間,適應氣候環境變化。

所長安排了兩個錦衣衛,跟著朱靖坤一起活動,跟他介紹本地的情況。

朱靖坤每次出門的時候,都裹上了厚實的皮裘大衣和帽子,但是隻要活動的稍微露出一點面板,都會感覺刺骨的冷。

朱靖坤臉上很快就有了凍瘡,也對這裡的氣候有了新的切身認識。

按照中原的節氣來說,現在都已經過了驚蟄了,再過八天就是春分了,但是周圍的河流都還沒有化凍。

每天就是剛過了中午的時候,有那麼一小會兒,氣溫能夠勉強升到零度以上。

其他時候基本都在零度以下,最低不到零下十度。

現在鎮上的居民和衛所計程車兵,仍然處於貓冬狀態,平日根本就不出門。

大部分時間都是成群的聚在一起打牌喝酒。

鎮上的公房丶軍營的大房子都通了暖氣,普通居民的家裡全都生著爐子,都砌了火炕。

無論官民家庭都用煤炭燒著火,整個鎮子上空霧氣都是朦朧的煙塵。

現在整個鎮上最重要的設施就是衛所的煤場。

派出所的錦衣衛在旁邊介紹說:

「殿下,其實咱們這裡,現在的天氣已經開始轉暖了,下個月應該就開始化凍了。

「最冷的時候是臘月和正月的時候,那時候天天零下二十多度啊,開水往屋外面潑出去就直接成冰了。

「如果沒有朝廷用火車直接送來的免費煤炭,還有跟老林子裡面的野人和蒙古人換來的皮毛,這裡的冬天真的沒法過。

「一年有半年會結冰,土地都凍的繃硬,好幾個月什麼都做不了,只能在家裡炕上燒火貓冬。

「每年只能夏天種上一季糧食,剩下的所有時間全都要去打柴來燒。

「夏天如果不囤夠柴火,冬天真的能凍死人。

「如果夏天遇到水旱災害,糧食沒有收夠全年的吃食,冬天就要餓死人。

「不過現在有了煤炭和化肥,還有了機動拖拉機和水庫,那這裡的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一個人能種以前幾十個人的田,旱了能從水庫澆水,澇了也能直接排出去,真的能夠旱澇保收了。

「除此之外,冬天要少出門而已,在家裡喝酒丶打牌丶造孩子就行了。」

跟在朱靖坤身邊的徐老三也馬上說:

「咱們聖上搞出的火車丶機動車,帶著朝廷到處挖煤,真的讓更多的人有了活路啊。」

朱靖坤聽著錦衣衛和徐老三的唸叨,也忍不住頗為感慨的說:

「所以崇禎朝以前的時候,咱們漢人始終難以在這裡紮根,最多隻能穩定的控制更南端的遼河流域。

「父皇的這些發明創造……真的擴大了咱們能夠生存的範圍……」

周圍幾個人都是本能的跟著連聲讚歎。

朱簡烜在官方丶民間丶工人丶農民中的光輝形象是無可置疑的聖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