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需要傳檄了
大明天工二十三年十月初一,在最靠近孟買港的半島封鎖線隔離區裡面,舉行了一場特別簡化調整過的投降儀式。
大明印度戰區總督劉彪代表大明朝廷,接受順國王室成員丶勳貴丶官員們個人的投降。
順國王子李乾光代表順國王室和朝廷向大明投降。
雙方隔著透明的玻璃隔離幕牆,李乾光跪著獻上順國的印信丶輿圖丶金冊等象徵王權的信物。
當然,這些東西大機率沒問題,只要消毒之後基本都是安全的。
但劉彪出於保險起見,暫時不允許人員直接接觸,現場裝進密封的玻璃盒子裡面,由大明印度戰區總督府的瘟疫部保管。
儀式之後,李乾光等順國方面的當事人,仍然被要求繼續住在隔離區裡面,短期內仍然不能離開。
李乾光等人在隔離區居住了一段時間,特別是瞭解了隔離區的管理方式和清理要求之後,其實就已經慢慢的安下心了。
他們這些天都在聽廣播上的瘟疫防控課,已經瞭解了瘟疫爆發和傳播的真正原理。
然後他們就都知道,他們現在所在的地方,雖然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但卻已經是印度地區最安全的地方了。
他們相對於印度之外的人,屬於具有潛在傳播風險的個體,所以不會被允許到外面自由活動。
他們現在雖然不能離開,但是任何有風險的人,也無法與他們接觸了。
就算是同樣從印度內陸出來的人,只要不是與他們同來的那一批人,同樣都會被視為有交叉感染風險的人。
每一批共同出來的人都要單獨管控。
他們現在仍然沒有感染瘟疫,那後續也極大機率不會再感染了,就算是感染了其他的病症,現在大明的醫生也能治療。
如果在這種地方也能生病的話,但他們出去之後多半很快就會死的。
而且他們所在的隔離區周圍已經變成了工地,大明計程車兵和工匠正在迅速擴建各種生活設施。
往好了想,他們在這裡住的會越來越舒服,帳篷和各種臨時設施會逐步換成正常的建築設施,換成更加安全和穩定的。
往壞了想,他們以後可能出不去了,大明可能直接在這裡建個封閉的小城軟禁他們。
他們在投降的時候就知道,他們最終的結局大概是軟禁,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由活動,但大機率不能離開特定區域。
現在這種結果雖然不好,但也已經有了心裡準備,也只能接受現實了。
李乾光等人的猜測基本上是正確的,朱簡烜確實已經直接授意劉彪,將封鎖線緩慢向印度內陸推進的同時,不斷建設隔離區並逐步轉為安置區。
每個隔離區安置幾十人到幾百人,相互之間拉開相對均勻的距離。
推進封鎖線的過程中,收攏到的順國勳貴丶官員丶降將丶降兵,按照屯田衛所的形式編組起來。
每一個百戶所的人,安置一個半封閉的小規模居民區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確認他們之中沒有危險的傳染源之後,就開始負責居民區周圍土地的耕種。
但是即便是確認基本安全之後,也要繼續以軍屯衛所的形式管理。
仍然禁止不同百戶之間的人員隨意往來,未來至少三年內都要繼續保持這種半封閉的管理狀態。
等到劉彪的部隊完全接管了印度半島的時候,整個印度內陸的土地和剩餘的人口,也將以這種形式重新組織起來,建立一個全新的管理體系。
印度地區的舊有統治集團,在順國征服印度半島的過程中和之後,就已經被持續清洗了一遍。
原有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基本死絕了。
除了來自神洲和蒙古的順國統治集團之外,印度的其他各族人被統一歸攏成了順國平民。
不過絕大部分的印度普通人,仍然生活在他們的家鄉,地方上普通人之間的關係網路,沒有被順國朝廷完全顛覆。
這一次大明對順國的征服,將徹底顛覆所有的普通人之間的關係網路。
印度人將會在瘟疫之中死傷大半,剩餘的大部分本來就已經逃離了他們的家鄉,漫無目的的流浪。
就算是留在家鄉的人,也會在大明接管的時候,被軍隊驅趕著離開他們的家鄉,到一個新地方重新開始截然不同的生活。
在這個過程中,印度既有的社會風俗,原有的傳統文化,都會被徹底的打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