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都逐漸應驗了。
所以對他的任何猜測,都必須認真仔細的考慮。
與此同時,朱簡烜的兒子們,生活在一個非常特殊的環境中。
他們的母親都是專門挑選出來的聰明女孩,關鍵是整天在一起研究數學問題。
這導致朱靖坤和自己的弟弟們,並不覺得女人比男人蠢笨,所以能夠相對客觀的思考這個問題。
而朱靖堅越是深入客觀的思考,就越是覺得這個問題很荒謬。
按照皇帝老爹的教導,這個世界上的絕大部分社會問題,本質上都是經濟問題。
也就是資產丶金錢丶利益層面的問題。
只要從這個角度入手,再透過控制變數的方式對比,絕大部分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一個人要參加科舉,首先要有基本的資源,不但要在學習期間保障衣食無缺,還要花錢購買學習所用的物品。
而男人的資源來源於父輩的家庭以及個人的收入。
如果是較為富裕的家庭,家庭和宗族資產能夠供應一批子弟,專心讀書科舉而不需要考慮其他問題。
這一點在男女之間的區別不大。
對於一般的殷實之家,特別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工人家庭,情況就開始發生變化了。
一般家庭的父母,可以養活自己的孩子到成年,可能會養活他上完中學甚至大學,但是卻不可能養活孩子一輩子。
按照朱靖坤在地方上的見聞,普通工人家庭也希望孩子能夠考科舉當官。
但是絕大部分不可能一直供應孩子考試,孩子連續幾年不中的話,他們通常就會讓孩子進工廠做工併成家了。
然後孩子就要自己開始養活自己的妻子和兒女了,也沒有機會繼續考試了。
所以這些普通家庭的男孩,通常只有少數幾次應試的機會,多次不中之後就必須考慮另謀生路了。
如果是女孩,在結婚前與男孩類似,可以由自己的父母養育。
結婚之後,則由丈夫養活。
如果她們的父母和丈夫,都允許她們參加考試的話,就算是普通家庭出身,她們也有機會一直考到老。
對於最為貧困的家庭,收入只能勉強滿足溫飽的底層家庭,無論男女都沒有機會上學,自然也沒有機會參加考試……
朱靖坤的思維來到這裡的時候,陡然卡克了一下:
「不對,這種家庭的男孩沒有機會,女孩如果嫁入了較為殷實的家庭,在婚後反而有機會考試了。」>br />
而民間真正富裕的家庭,傳統士紳和新的工廠主數量雖然不少,但相對整個大明還是稀少的。
殷實水平及以下,直到勉強溫飽水平的家庭,才是數量最多的,遠多於士紳和工廠主。
考慮這些實際情況,那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潛在人數上,女孩顯然遠多於男孩。
如果現有的其他情況不變,且女性智慧與男性真的沒有本質差距,單純允許女性參加科舉併入朝參政。
那確實很可能會出現老爹分析出來的那種結果。
歸根結底是經濟問題,男孩成年之後要考慮生存問題,女性則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他們依靠父親或者丈夫的資源生活。
等她們考中官員之後,就能夠由朝廷提供的資源生活了,而朝廷的資源是天下之人生產的。
工廠丶工地丶農田的裡面的工匠和勞工,也絕大部分都是男人。
她們從始至終,都不需要自己養活自己,在經濟上依附於男性,卻能透過科舉當官來管理所有的男人?
朱靖坤覺得這種這裡面的邏輯沒有問題,同時作為一個男人對這種情況本能的牴觸。
下意識的就想要直接禁止女人參加科舉,禁止女人入朝為官。
朱靖坤想了這麼多之後,終於明白自己當時為什麼聽了老爹的分析後,就本能的建議直接禁絕女子科舉了。
但是朱靖坤也馬上反應過來,馬上想起了皇帝老爹經常提醒自己的話。
自己是一個皇子,自己考慮問題要著眼於天下,著眼於社稷江山的繁榮與穩定……
讓體力更好的男人去幹體力活為主,讓智力沒有明顯差別但是體力有缺陷的女人當管理者?
這似乎暗合「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的邏輯,似乎能夠最大化的發揮民力?
只是朝廷如果真的要這樣做的話,現有的宗法家庭倫理可能就完全顛覆了。
關鍵是,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