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
那就可能會導致順國先跟順國自己的臣子打起來了。
大明都還沒有正式出手,就會讓順國內部爆發混亂,就算是自己取勝了也會遭到巨大損失。
到時候大明在西域和印度同時發動進攻,順國主力就可能會一敗塗地。
而且,就算是自己準備全力干涉,也可能來不及了。
冬天的中亞地區萬里冰封,幾乎無法實施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只能等到來年春天之後再開始行動。
但肯定會有很多部落的使團,在來年春天到來的時候就直接啟程去哈密。
自己現在已經沒有機會攔截所有的使團了。
李策凌思來想去,只能安排專門的使者,在冬天冒著風雪出發,去給下屬的部落送信。
聲稱自己才是他們所有部落的領主,那個所謂的西域總督和西域布政使兩人,都沒有權力直接命令和管理這些部落。
李策凌要求所有人不得擅自離開原有的城市和草場,不得去參加楊遇春和阮元召開的會議。
李策凌仍然希望等到大明主動進攻,順國被動防禦的局勢,讓順國稍微佔據一點大義名分,方便實施堅壁清野的堅守策略。
所以李策凌仍然沒有公開反抗大明,還是在原有框架內找理由。
但李策凌講的這些邏輯,也確實符合草原上的典型的具有分封特性的政治生態。
一個部落的普通部眾,直接從屬於所在部落的首領,大汗不能越過首領管理其他首領的部眾。
大汗一定要做的話,那就會與下屬部落發生矛盾,乃至形成武裝衝突。
李策凌的信在天工十九年春天之前,陸續送到了西域和中亞的各個部落首領的手中。
看完了李策凌的信之後,有一部分本來準備去哈密的首領發生了動搖,最終有一部分決定不去了。
當然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部落的使團在夏季到來之後陸續趕到了哈密。
然後也開始不斷地承受來自工業的震撼了。
雖然早就有商人的報告,大明在哈密附近大規模建設和屯兵,已經把哈密打造成了一座巨大的城市。
但沒有親眼見過的使者們,在來哈密之前都無法想像工業城市的景象和規模。
楊遇春和阮元二人,在比較重要的部落使臣抵達的時候,都會專門親自接見一下,稍微安撫一下他們的情緒。
然後開始數落和斥責力測量的不忠之舉,將其打為闖賊流寇。
同時也表明朝廷的態度,以後順國不能再管理西域和中亞了,必須由朝廷直接統轄。
當地原有的部落首領們,只要不助紂為虐,專心協助闖賊流寇,都可以保留絕大部分權力和地位。
前來參加會議的部落代表們,確認了自己猜測中的事情,基本都能夠接受現實。
大明朝廷和順國鬧歸鬧,不動他們自己的利益就行。
就這樣,時間慢慢來到了天工十九年七月二日,也就是立秋節氣到來的這天。
楊遇春和阮元一起,在城外的荒野召集了所有的部落代表們,讓駐軍舉行了一場簡單的閱兵活動。
本來這些部落的護送軍團也想要參加,表現一下他們在騎馬與砍殺上的心得。
但是在大明的軍隊開始表演之後,就都沒心思考慮這個了。
首先是大明的常規步兵,帶著制式的栓動步槍擺成方陣,然後一排一排的集體射擊。
三百米之外的木頭和草人,被這些士兵幾輪拉栓射擊撕成了碎片。
各個部落的代表們,隨行而來的衛隊軍官和士兵們,看著這幅畫面都直接呆住了。
他們被栓動步槍的射程丶精度丶射速嚇到了。????他們之中很多人,聽說過大明的澳洲連發槍的威力,但絕大部分都沒有親眼見識過。
特別是沒有見過成建制的軍隊,都用澳洲連發槍集中進攻的姿態。
現在他們現場看到了,全都被驚呆了。
來自西域和中亞的部落,大部分都有蒙古人的傳統,就算是少部分適合農耕的地區,也必須依靠騎兵對抗周圍的部落。
整個古典時代,騎兵面對步兵的時候,都有著巨大的心理和實際優勢。
在純冷兵器時代,訓練良好的長槍方陣雖然能防禦騎兵,但絕大部分時候都只是「防禦」狀態。
長槍只能等著騎兵進攻,幾乎沒有任何主動性。
如果長槍兵的訓練水平不夠,面對騎兵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