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兩個時辰的課,跟著教官們去讀書識字。」
負責算帳的柯思迪記的更清楚,這時候也跟著解釋說:
「是的,工廠的師傅也說了,幹滿一年後每個月一張金票,幹滿兩年每個月兩張,滿三年三張,管事再加一張。
「三張金票能換三克金子,價值超過四個銀元,大明這邊五十克是一兩,五百克是一斤。」
軍餉的事情普通管事和軍官也說過,郝三等人聽了崔二和柯思迪提醒就想起來了。
「對哦,三年之後就有四塊銀元的餉錢,再加上吃的是真的好,這樣算起來還行,累點也都算是值了。」
「對了,二哥你剛才說啥?你還去要讀書識字?當兵還要讀書?」
崔二不知道是驕傲還是無奈的說:
「是啊,教練師的長官跟我說,想要當將軍就要一直上課讀書。
「要會算帳,會寫上面長官寫報告,會給下面大頭兵記功,會看地圖和炮表以及命令。
「否則就沒辦法單獨指揮隊伍作戰。
「你們幾個也跑不了,只是會比我學的少一點而已。
「長官說了,未來的普通大頭兵也得識字。」
郝三頓時抱怨起來了:
「這要命了,怎麼在大明當兵還要識字,大明怎麼這麼的不講道理啊。」
崔二似乎有能耐了,直接指著郝三就罵:
「郝三你有沒有出息,讓你識字還抱怨上了?以前自己識字可是要花錢拜師父的。」
另外個同伴也覺得還行:
「是啊,吃飯能夠,還能吃上肉,還能識字。」
這時候柯思迪插嘴:
「可是……我們可能回不去了,永遠也回不了家了,也不知道爹孃他們怎麼樣了。
「這澳洲比一般的南洋還要遠很多,寫信都不知道能不能送回家了。」
一群人突然沉默了下來。
崔二摟住了外甥的肩膀:
「這裡也挺好的,有好吃有好喝還有安穩地方住,你在老家也沒有這種日子啊。
「舅舅攢點錢,你自己也攢點錢,過幾年給你討個老婆,給你老柯家傳宗接代。」
柯思迪卻搖頭說:
「我還早呢,小舅你還是先想想你自己吧,你都快二十歲了。」
這下子崔二也無語了。
崔二這奇怪組合的一家人,算是就這麼在吳都安頓下來了。
未來的生活就是每天吃飯丶訓練丶幹活丶學習。
沒有功夫去考慮太多其他的事情,時間也一天天的過得飛快。
咸寧三十九年也走到了盡頭。
在遙遠神洲本土的山東地區,過去的這一整年幾乎顆粒無收。
崔二一行人離開之後,濟南和曹州府的糧食價格在入冬之後繼續上漲,迅速突破來三十銀元一石。
所有的糧商還都不會敞開了賣,仍然要找門路才能稍微買到一點點。
越來越多的農民和市民忍飢挨餓。
在冬天到來之後,災民就算是想要離鄉的逃難,也都已經來不及了。
一個冬天過去之後,沒有人知道山東各地死了多少人。
但這仍然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乾隆五十一年春,山東各府丶州丶縣大飢,人相食。」
開春之後,山東和周邊地區開始下雨了,這似乎是一件好事,旱災似乎結束了。
但是去年秋冬餓死的人可不會憑空消失。
「乾隆五十一年夏,日照大疫丶範縣大疫丶莘縣大疫丶莒州大疫丶昌樂大疫丶東光大疫,死者不可計數。」
這就是大災之後必有大疫。
在原有的歷史上,泰州丶通州丶合肥丶贛榆丶武進丶蘇州等更暖和的地方,在乾隆五十一年開春就爆發了大疫。
但是這個世界大明朝廷,在去年大規模的持續救災,這些地方沒有出現大面積死亡。
皇帝還知道瘟疫的基本原理,才讓這些地方得以倖免。
但是今年的大明同樣不安穩。
崇陽丶江陵大水,荊門丶松滋大旱,房縣丶宜城丶棗陽丶陽春丶羅田丶麻城大旱,而後發生蝗災。
大明朝廷和地方藩鎮疲於應付。
熬過了咸寧四十年,到了咸寧四十一年後,北方的情況災害稍微緩解了一一點點。
從集中爆發變成了分散爆發。
山陽大水,黃縣丶博興大旱,